《水龙吟 苔》
时间: 2025-01-08 21:32: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苔
作者:黄绮〔当代〕
故园春色尽无归,碧痕游目成孤杳。
那堪斑驳,更消风雨,不离泞淖。
一片飞花,几多遗迹,望中相吊。
只青衣寒薄,谢他疏柳,殷勤甚,装棉好。
屐齿未同鸿爪。恨难禁伴谁重到。
池栏渐没,篱根欲补,又愁秋草。
周匝流香,蓬松坠影,蝶魂微渺。
想梧桐玉甃,夜深幽径,绛纱灯照。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春色已经尽了,无法归去,眼中的碧绿痕迹在孤独的天际游荡。
那斑驳的景象,遭遇风雨后更显消逝,仍然在泥泞中徘徊。
一片飞舞的花瓣,留下多少遗迹,望着让人心痛。
只有身披青衣的寒薄,向那疏落的柳树告别,殷勤地装扮好自己。
木屐的印记未曾与鸿雁的爪痕相同,恨难忍受这样的伴侣何时重回。
池边的栏杆渐渐淹没,篱笆根部想要修补,却又愁苦秋草的生长。
四周弥漫着香气,蓬松的影子轻轻坠落,蝴蝶的灵魂在微弱中游荡。
想起梧桐树下的玉石甃,夜深时幽静的小径,绛纱灯光映照。
注释:
- 碧痕:指青翠的痕迹,象征故乡的春色。
- 泞淖:泥泞的地方,暗示诗人对失去的春色和过去的怀念。
- 青衣寒薄:形容诗人的孤寂和冷清。
- 屐齿未同鸿爪:指自己的足迹与鸿雁的足迹不同,表明诗人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生于20世纪,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关注个体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其诗歌风格多样,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绮对故乡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失去春色的惋惜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水龙吟 苔》是一首充满抒情与思考的诗作,黄绮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描绘的孤独情景与内心的愁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的开头便引入了故园春色的消逝,诗人通过“无归”来表达对故乡的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用“碧痕游目成孤杳”描绘出孤寂的意境。
在对比中,诗人运用“飞花”和“遗迹”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随着对青衣寒薄的描写,诗人的孤独感加深,仿佛在告别春天的同时也在告别自己曾经的温暖与幸福。接下来的“屐齿未同鸿爪”则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的隔阂,表达出一种无法再回归的痛苦。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通过香气、影子、灯光等细节传达出对美好的渴望与无奈。最后,诗人对夜深幽径的想象,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层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园春色尽无归:故乡的春色已尽,无法再归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碧痕游目成孤杳:青翠的痕迹在眼中游荡,象征孤独与失落。
- 那堪斑驳,更消风雨,不离泞淖:斑驳的景象在风雨中消逝,与泥泞相伴,暗示生活的无奈。
- 一片飞花,几多遗迹,望中相吊:飞花落下,留下遗迹,令人心痛。
- 只青衣寒薄:形容孤寂的心情,表现出与自然的疏离。
- 屐齿未同鸿爪:脚印与鸿雁的爪痕不同,表现孤独感。
- 池栏渐没,篱根欲补,又愁秋草:池栏被淹没,篱笆想修补,却又愁苦秋草。
- 周匝流香,蓬松坠影,蝶魂微渺:四周弥漫香气,影子轻轻坠落,暗示生命的脆弱。
- 想梧桐玉甃,夜深幽径,绛纱灯照:想起夜深小径的灯光,象征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青衣寒薄”比喻诗人的孤独。
- 拟人:将花瓣与灵魂赋予感情,增加诗意。
- 对仗:如“屐齿未同鸿爪”,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失去与孤独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感伤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美好。
- 飞花:代表短暂与易逝的美好。
- 青衣寒薄:隐喻内心的孤寂与清冷。
- 池栏、篱根:代表与自然的联系与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故园春色尽无归”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愤怒
- D. 平静
-
词语“泞淖”指的是什么?
- A. 清澈的水
- B. 干燥的土地
- C. 泥泞的地方
- D. 荒芜的山丘
答案:
- A. 失落
- C. 泥泞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黄绮与李白:两位诗人在对故乡的思念上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李白的豪放与黄绮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黄绮诗集》
- 《古典诗词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