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游绍兴兰亭公园,读兰亭集序碑》
时间: 2024-12-29 20:54: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慕兰亭,流觞韵事,好侣邀约同来。
惠风如昔,修禊宴谁开?
幽竹芳林掩映,问可是那处亭台?
鹅池畔,白鹅梳羽,三五正相偕。
徘徊。千载下,斯文多感,异代欢哀。
叹天高日远,虚隙飞埃。
人世相逢能几?登临地所以兴怀。
都忘却,红尘攘攘,水去复云回。
白话文翻译:
我早就向往兰亭,渴望那流觞的雅趣,好友们邀请我一同前来。
温和的春风依旧,谁来主持这修禊的宴会呢?
幽静的竹林和芬芳的树林掩映着,我想问那是哪座亭台?
在鹅池旁,几只白鹅梳理羽毛,三五好友正欢聚一处。
我在这里徘徊,千年之后,文人墨客的情感依然深厚,时光的欢笑与悲哀交织。
叹息着天高日远,尘埃在空中飞舞。
在人世间相逢的机会能有多少?登高望远是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怀。
一切都已忘却,世间的纷扰,水流去又云归。
注释:
- 流觞韵事:流觞是指酒杯漂流,韵事指雅致的事情,指兰亭雅集的情景。
- 惠风如昔:指温和的春风依旧如往昔。
- 修禊: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在春天进行。
- 幽竹芳林:指幽静的竹林和芬芳的树林。
- 白鹅梳羽:形象描绘白鹅在水边梳理羽毛的场景。
典故解析:
- 兰亭集序:王羲之所作,描述了兰亭的聚会及其感怀,成为后世文人聚会的典范。
- 修禊:源于古代的春季祭祀活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淑萍,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绍兴兰亭公园之际,受到兰亭集序的启发,旨在表达对历史文人聚会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对兰亭的向往为引子,勾勒出一幅春日游览的画面,展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情趣。开篇便以“久慕兰亭”表露出诗人对兰亭的深厚情感,接着描绘了温和的春风与宴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怀旧与期待的氛围。幽竹芳林的掩映与鹅池畔的悠闲,显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中“千载下,斯文多感”一句,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文人雅士的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在延续,表达了对人世相逢的珍惜与感叹。结尾部分,诗人似乎在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别离,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纷扰,令人深思。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交融,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空间,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慕兰亭:表达对兰亭的向往与渴望。
- 流觞韵事:指对兰亭雅集的追忆。
- 惠风如昔:怀旧的情怀,表明春风的温暖依旧。
- 幽竹芳林掩映:描绘自然环境,传达宁静之美。
- 问可是那处亭台:对历史名胜的探索与向往。
- 鹅池畔,白鹅梳羽:生动的生活场景,传达友谊的温馨。
- 千载下,斯文多感:历史的积淀与情感的延续。
- 叹天高日远,虚隙飞埃:对人生短暂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 人世相逢能几?:反思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意义。
- 红尘攘攘,水去复云回:最终归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觞韵事”形象地传达出文人雅集的情趣。
- 拟人:白鹅梳羽,赋予自然形象以生命。
- 对仗:如“惠风如昔,修禊宴谁开”,形成优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兰亭的赞美与对历史文人的追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呈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与历史的承载。
- 幽竹芳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白鹅:寓意友谊与闲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久慕兰亭”中“慕”的意思是?
- A. 想念
- B. 喜欢
- C. 追求
- D. 忘记
-
诗中的“惠风如昔”是指什么?
- A. 春风依旧
- B. 秋风萧瑟
- C. 暴风骤雨
- D. 寒风刺骨
答案:
- A. 想念
- A. 春风依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王羲之《兰亭集序》:同样描绘了兰亭的雅集,但更侧重于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感慨。
- 苏轼《赤壁赋》:与蔡淑萍的作品相似,都在自然美景中反思人生,情感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创作与分析》
- 《王羲之与兰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