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镜泊湖
作者: 董必武 〔当代〕
原文展示:
泛舟南北两湖头,到处青幽不用求。
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
白话文翻译:
我们在南北两湖之间划船,四处都是青翠的景色,不用刻意寻找。
湖水碧绿,山峦青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游人们欣赏着,愿意在这里停留。
注释:
- 泛舟: 划船游玩。
- 青幽: 形容景色青翠幽静。
- 水碧山青: 描述湖水清澈、山色青翠的美景。
- 宜入画: 形容风景如画,适合画成图画。
- 欣赏: 观赏、欣喜的意思。
- 勾留: 停留、留恋。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水碧山青"的意象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突出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必武(1886年-1975年),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他在诗词创作上也颇有造诣,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当代,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游览生活的向往。镜泊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人。
诗歌鉴赏:
《游镜泊湖》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的诗作,作者通过泛舟的方式表达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感。开头的“泛舟南北两湖头”,直接引入了游玩的场景,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到处青幽不用求”,则通过简单而自然的方式,强调了景色的优美和无处不在的幽静,体现了大自然的慷慨。
“水碧山青宜入画”这一句,运用了“入画”这一意象,强调了镜泊湖的景色如同美丽的画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这里,湖水的碧绿和山色的青翠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游人欣赏愿勾留”,表露了游人在美景前的陶醉和留恋之情,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示了中国山水诗的传统美学,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泛舟南北两湖头”:诗人描绘自己在湖上划船的情景,北湖与南湖的对比,增添了空间的广阔感。
- “到处青幽不用求”:强调了景色的青翠和静谧,表达了自然之美的随处可见。
- “水碧山青宜入画”:将自然景色与艺术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美的感知。
- “游人欣赏愿勾留”:表达游人对美景的陶醉与留恋,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水碧山青”可看作比喻,描绘出明丽的景象。
- 对仗: “泛舟南北”与“水碧山青”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青幽”、“碧水”、“青山”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美的无处不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水碧: 象征清澈与纯净,代表自然的美好。
- 山青: 象征稳重与永恒,体现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 青幽: 代表幽静、深邃的自然环境,给予人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湖泊是哪个? A. 镜泊湖
B. 西湖
C. 太湖
D. 洞庭湖 -
“水碧山青宜入画”中“宜入画”是什么意思? A. 适合画成图画
B. 不适合画
C. 已经画过
D. 画得不好 -
诗人对游人的感受是什么? A. 感到疲惫
B. 欣赏并愿意留恋
C. 无所谓
D. 感到失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但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而董必武的《游镜泊湖》则更注重于描绘自然景色的直观美,情感表现更为直接。两首诗在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主题与表达手法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