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飨拜洛乐章。拜洛》

时间: 2025-01-17 10:27:06

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

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

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

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
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
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
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白话文翻译:

我恭敬地承受您的恩宠,心中却感到自己的德行薄弱,不配承担这样的重任。
我遵循着后辈的命令,谨慎地奉行先辈的规矩。
虽然我努力治理风俗,但仍未能完全恢复社会的淳朴。
如果不能弘扬至高的道理,又如何能够契合明理的神明呢?

注释:

  • 菲躬:谦逊地弯腰,表示恭敬。
  • 睿顾:明智的教诲或眷顾。
  • 薄德:德行薄弱。
  • :羞愧、不配。
  • 坤仪:指大地的法则或仪态。
  • 乾乾:小心谨慎。
  • 后命:后辈的命令。
  • 翼翼:小心翼翼。
  • 抚俗:治理风俗。
  • 尚亏:依旧不足。
  • 弘至道:弘扬至高无上的道理。
  • 契明祇:与明理的神明相契合。

典故解析:

“至道”常指道德或理想的最高境界,强调个人的修养与社会责任。该诗中提到的“明祇”则与道教及古代神明观念相关,表达了对道德与信仰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对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武则天的诗词作品多体现了她的政治抱负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唐大飨拜洛乐章》写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反映了她作为统治者的自我反思与对国家治理的忧虑。这首诗表达了她对自身德行与治国理政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对仗,内容则充满了对自我修养和治国理政的深刻反思。开头的“菲躬承睿顾”表现出武则天对权位的谦逊,显示出她作为一位女性统治者在权力面前的谨慎态度。接下来的“薄德忝坤仪”则自谦地表达了她对自己德行的担忧,显示出一种对权力负担的深刻理解。

在整个诗中,武则天展现了她对国家治理的努力与期望,尽管她意识到社会风俗尚未完全改变,仍然不懈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最后一句“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不仅是对自身的批判,也是对治国理政的期许,显示出她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菲躬承睿顾:以谦逊的姿态接受明智的教诲,表明一种敬畏的态度。
  2. 薄德忝坤仪:自谦德行不足,难以承受大任,表现出对责任的深刻理解。
  3. 乾乾遵后命:小心谨慎地遵循后辈的指示,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4. 翼翼奉先规:小心翼翼地遵循先辈的规矩,显示出对历史的敬畏。
  5. 抚俗勤虽切:努力治理风俗,尽管付出了艰辛,但结果并不理想。
  6. 还淳化尚亏:恢复淳朴的道德风尚仍显不足。
  7. 未能弘至道:未能成功弘扬至高的道理,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
  8. 何以契明祇:如果无法契合神明的意志,治国理政又何以为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菲躬”与“薄德”,“翼翼”与“乾乾”,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自谦:作者通过自谦的语气,表现出对权力的敬畏与责任感。
  • 隐喻:通过“弘至道”与“契明祇”的表述,隐喻着个人与国家、道德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个人德行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武则天虽身居高位,但她对自身德行的不足有着清醒的认识,强调了治国理政的责任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睿顾:象征智慧与权威,代表统治者的德行。
  • 坤仪:象征大地的包容与稳定,意指社会的和谐。
  • 明祇:象征神明的道德标准,代表最高的道德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武则天在诗中对自身的德行持什么态度? A. 骄傲 B. 自谦 C. 无所谓
    答案:B

  2. “翼翼奉先规”中的“翼翼”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小心 C. 自信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未能弘至道”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C. 对传统的否定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武则天的这首诗更显得内敛与自省。李白的诗表达了一种洒脱与豪情,而武则天则通过自谦的语言反映了对权力责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女皇帝传》
  • 《武则天与唐代的女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