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氏新园》

时间: 2024-12-29 03:52:21

买地铺山引露浓,中县洞壑亚玲珑。

抽将菡萏谁边水,割取蓬瀛若个峰。

江左枯棋宜别墅,襄阳落日醉山翁。

花枝尽媚当尊客,莫辨金钗座上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买地铺山引露浓,中县洞壑亚玲珑。
抽将菡萏谁边水,割取蓬瀛若个峰。
江左枯棋宜别墅,襄阳落日醉山翁。
花枝尽媚当尊客,莫辨金钗座上红。

白话文翻译:

我买下土地,铺展山水,露水浓重。中县的洞壑如同玲珑的艺术品。
抽取菡萏,谁知水边的情景,割取蓬瀛,仿佛那样的峰峦。
江左的枯棋适合建别墅,襄阳的落日里醉倒了山中的老翁。
花枝尽情妩媚,迎接尊贵的客人,难以分辨金钗上那抹红色。

注释:

  • 买地铺山:买下土地,开辟山水,表示营建园林的意图。
  • 引露浓:引导露水浓厚,形容自然环境的湿润。
  • 中县:指中县的景色,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理位置。
  • 菡萏:荷花,常用于水边的美好景象。
  • 蓬瀛:蓬莱和瀛洲,古代神话中的仙岛,象征美好境界。
  • 江左:指长江以左的地区,古代文人常以此地为隐居之所。
  • 枯棋:指棋局中的残局,引申为别墅的雅趣。
  • 醉山翁:指醉酒的老翁,暗示对山水的陶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豫章,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因其个性洒脱、才情横溢而闻名。徐渭在文学上深受唐诗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关注自然与人生,作品中常带有强烈的个性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某氏新园》创作于徐渭晚期,正值其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之时。诗中描绘了他新建园林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此诗不仅是对新园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某氏新园》是一首描绘园林景致的优美诗作,整首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几句以“买地铺山引露浓”引入,生动展现了营建园林的过程,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接下来的“中县洞壑亚玲珑”,则将视线转向景色的细腻与玲珑,体现了诗人对美的细致观察。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用“抽将菡萏谁边水,割取蓬瀛若个峰”描绘了园中水边的荷花和高耸的峰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两句“花枝尽媚当尊客,莫辨金钗座上红”则更为生动地描绘了园中盛开的花朵,仿佛在迎接尊贵的客人,传达出一种热情与欢愉的氛围。

整首诗在修辞上多用比喻与拟人手法,使得自然景物生动鲜活,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诗中的意境深远而富有层次,既有对美景的细致描绘,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买地铺山引露浓:诗人通过买地和铺山的动作,塑造出一个富有生机的园林,露水浓重使得环境更加生动。
  2. 中县洞壑亚玲珑:描绘出中县的山洞壑谷,景色如同玲珑的艺术品,表现出景色的精致。
  3. 抽将菡萏谁边水:菡萏(荷花)生长在水边,诗人引导读者思考水边的景象。
  4. 割取蓬瀛若个峰:蓬莱、瀛洲象征美好境界,诗人以此形容峰峦的高耸。
  5. 江左枯棋宜别墅:提到江左的枯棋,暗示别墅的雅致。
  6. 襄阳落日醉山翁:描绘夕阳下的醉翁,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情趣。
  7. 花枝尽媚当尊客:花枝的妩媚象征热情,迎接尊贵的客人。
  8. 莫辨金钗座上红:最后一句引发对美的思考,金钗上的红色难以辨认,象征着美的复杂与多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蓬瀛若个峰”,比喻高峰,赋予山水以人文情感。
  • 拟人:如“花枝尽媚”,将花草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使得诗句更为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园林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清新与生机。
  2. 菡萏:象征纯洁与美丽。
  3. 蓬瀛:象征理想与仙境。
  4.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
  5. 花枝:象征热情与美丽的欢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徐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地方的? A. 江右
    B. 江左
    C. 北方
    D. 南方

  2. 填空题:诗中“买地铺山引露浓”的意思是_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江左枯棋”是指一种玩乐的活动。 (对/错)

答案:

  1. B
  2. 买下土地,开辟山水,露水浓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徐渭《某氏新园》王维《山中杂诗》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渭的作品更注重园林的构建与生活的热情,而王维则更多强调对山水的宁静与内心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