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 其一 辛未秋湖上寓居,门对花港》

时间: 2025-01-04 10:58:23

幽居近在后湖西,十二桥头山鸟啼。

别过西泠桥畔路,孤山山上望双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近在后湖西,十二桥头山鸟啼。
别过西泠桥畔路,孤山山上望双堤。

白话文翻译:

我居住在后湖的西边,靠近幽静的地方,
在十二桥旁边,山上的鸟儿在鸣叫。
我走过西泠桥旁的小路,
在孤山顶上眺望那两条堤岸。

注释:

  • 幽居:隐居于幽静的地方。
  • 后湖:指西湖的后部,通常是环境较为宁静的区域。
  • 十二桥:西湖著名的桥梁之一,因有十二座桥而得名。
  • 山鸟啼:山中的鸟儿在鸣叫,增添了诗的自然气息。
  • 西泠桥:西湖的一座桥,西泠是西湖的一个风景名胜区。
  • 孤山:西湖中的一个小山,常作为游览的景点。
  • 双堤:指西湖边的两条堤岸,通常是指白堤和苏堤。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孤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作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现代诗人,生于中国,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作品多反映对家乡风光的热爱。

创作背景:

《西湖竹枝》是魏新河在西湖边居住期间所作,表现了他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与宁静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一》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诗的开头“幽居近在后湖西”就设定了一个静谧的环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接下来的“十二桥头山鸟啼”,通过声响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鸟鸣声与山水相映成趣,仿佛让人沉浸在这幅画卷中。诗人描绘的景象不仅仅是自然的呈现,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接着“别过西泠桥畔路”,则呈现出了一种游历的情趣,诗人在游走中体味生活的美好。最后一句“孤山山上望双堤”则是对景色的总结,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与纵深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西湖的壮丽景色。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给人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居近在后湖西:诗人选择在后湖西边隐居,传达出一种远离喧嚣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2. 十二桥头山鸟啼: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生动气息,十二桥的存在使得景色更加丰富,山鸟的啼鸣则增添了生动的音律。
  3. 别过西泠桥畔路:在游历中,诗人经过西泠桥,展现出一种行走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
  4. 孤山山上望双堤:从孤山的高处俯瞰,双堤的景色尽收眼底,展现出一种宏观视角,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幽居近在后湖西”和“孤山山上望双堤”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山鸟”、“桥”、“孤山”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体现了他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方式。
  • 山鸟:代表自由与自然,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双堤:象征着西湖的美丽景观,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二桥”是指什么?
    A. 一座桥
    B. 十二座桥
    C. 九座桥
    D. 十座桥

  2. “孤山”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喧嚣
    B. 宁静
    C. 繁华
    D. 远方

  3. 诗人对西湖的态度是?
    A. 冷漠
    B. 赞美
    C. 失望
    D. 怀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地蕴含了时代的沉重与忧患。
  • 李白《庐山谣》: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情感更为奔放和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西湖文化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