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时间: 2025-01-06 07:37:33意思解释
唐多令
作者: 王称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湖水接天流,君山一点浮。
倚丹青画出层楼。
欲吊湘君何处也,烟草色满汀洲。
把酒记重游。
相看渐白头。
赋青蘋谁更悲秋。
却恋晚峰云外笛,沧海意付扁舟。
白话文翻译:
湖水与天空相连,君山飘浮在水面。
倚靠在画中,仿佛看见层层楼阁。
想要去追寻湘君的踪迹,烟雾和青草的颜色布满了洲渚。
举杯回忆重游的时光。
彼此相视,头发渐渐变白。
赋诗的青蘋,谁又能更悲秋天的景象呢?
却又恋恋不舍那晚霞映照下的山峰和远处的笛声,
把对沧海的情意寄托在小扁舟上。
注释:
- 君山: 指岳阳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山,传说与湘君有关。
- 湘君: 指湘江的神灵或美丽的女子,常与湘水的柔情相联系。
- 青蘋: 青蘋果,象征着秋天的悲伤。
- 扁舟: 轻便的小船,象征着自由与漂泊。
典故解析:
- 君山与湘君: 这两者在诗中象征着离愁和思念,君山是湘江流域的重要地标,而湘君则是传说中的美人,二者相互映衬,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称,明代诗人,善于描写山水情景,作品往往蕴含深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重游洞庭湖时,感怀岁月流逝与人事变迁,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索。
诗歌鉴赏:
《唐多令》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描绘了湖水与天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君山的浮现,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湘君的隐喻,暗示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情感。诗中通过“把酒记重游”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
而“相看渐白头”一句则直接点出岁月的无情,人与人之间的陪伴也在时光中逐渐消逝。最后一联中,诗人对晚峰的恋恋不舍以及对扁舟的寄托,展现了对未来的向往与不安。整体而言,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情感细腻而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水接天流: 描绘湖水广阔,延绵不绝,给人一种无边的感觉。
- 君山一点浮: 君山的浮现,象征着神秘与美丽。
- 倚丹青画出层楼: 似乎在画中看到层叠的楼阁,展现了艺术的魅力。
- 欲吊湘君何处也: 想要追寻湘君的去处,暗示着思念与牵挂。
- 烟草色满汀洲: 描绘汀洲上烟雾弥漫,草色苍翠,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把酒记重游: 举杯畅饮,回忆与朋友重游的快乐时光。
- 相看渐白头: 友人间相视,岁月已让彼此的头发渐白。
- 赋青蘋谁更悲秋: 赋诗时感到秋天的悲伤,谁又能比这更深刻。
- 却恋晚峰云外笛: 对晚霞下的山峰和远处的笛声心生恋恋不舍。
- 沧海意付扁舟: 将对海的情意寄托于小舟,寓意漂泊与远行。
修辞手法:
- 比喻: “湖水接天流”形象地描绘出湖水的宽广与无尽。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整体结构更加平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在自然景色的衬托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 代表着广阔与深邃,象征着思绪的流动。
- 君山: 代表美好与神秘,连接着诗人与自然的情感。
- 青蘋: 象征秋天的悲伤,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扁舟: 象征自由与漂泊,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谁是“湘君”? a) 湖水
b) 神灵或美女
c) 山峰 -
诗中提到的君山是在哪里? a) 洞庭湖
b) 西湖
c) 太湖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景色
b) 青春岁月
c) 友谊与往昔
答案:
- b) 神灵或美女
- a) 洞庭湖
- c) 友谊与往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的作品,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慨。
- 《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作品,描绘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诗词对比:
- 王称《唐多令》vs. 李白《月下独酌》: 两者都涉及到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称的笔调更为柔和细腻,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王称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