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雅无忧怨,宵民有爱憎。
鲁侯天不遇,臧氏尔何能。
惨惨心如虺,营营舌似蝇。
谁于销骨地,一鉴玉壶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高雅的人没有忧愁与怨恨,而夜晚的百姓却充满了爱与恨。鲁国的侯爵遭遇不幸,臧氏又怎能有所作为?内心悲惨得如同毒蛇,舌头活跃得像苍蝇。谁能在这消磨骨头的地方,看到一面如玉壶般冰冷的镜子呢?
注释:
- 宵民:指夜晚的百姓,代表普通人。
- 鲁侯:指鲁国的侯爵,可能暗指鲁国的统治者。
- 臧氏:指臧氏家族,历史上有显赫的地位。
- 惨惨:形容内心的悲惨。
- 虺:一种小蛇,象征毒性。
- 营营:形容繁忙、活跃。
- 销骨地:形容极为艰辛的地方。
- 鉴玉壶冰:比喻清冷的镜子,可能象征清醒或真实的反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生平经历较为曲折,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
创作背景: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比高雅与平民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宵民》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高雅与低俗之间的情感差异。诗中提到的“宵民”,象征了普通百姓在苦难中挣扎的生活,他们的爱恨情仇在夜晚显得尤为明显。而“鲁侯”与“臧氏”的提及,则暗示了权贵阶层在动荡中无能为力的无奈。诗人通过“惨惨心如虺”的描绘,展示了普通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情感深邃而沉重。最后一句“谁于销骨地,一鉴玉壶冰”似乎在呼唤一种清醒与觉悟,想要在现实的苦难中寻找一丝光亮。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社会中的不公,展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与关怀。李群玉在此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歌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雅无忧怨:高雅的人没有忧愁与怨恨,暗示权贵的逍遥与冷漠。
- 宵民有爱憎:普通百姓充满了爱恨情仇,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情感。
- 鲁侯天不遇:鲁国的侯爵因天命不济而遭遇困境,代表权力的无奈。
- 臧氏尔何能:质疑臧氏家族在困境中的能力,反映出对权贵的不满。
- 惨惨心如虺:内心的痛苦如同毒蛇,寓意深刻。
- 营营舌似蝇:形容人们在生活中的忙碌与无奈。
- 谁于销骨地:暗喻艰难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
- 一鉴玉壶冰:暗示一种清醒的反思,或许是在苦难中寻找真理。
修辞手法:
- 对比:高雅与平民的情感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心如虺”与“舌似蝇”,形象生动。
- 象征:玉壶冰象征理想与真理。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宵民:象征普通百姓的生活。
- 鲁侯:代表无能的权贵。
- 虺:象征内心的痛苦与危险。
- 蝇:暗喻生活的琐碎与繁杂。
- 玉壶冰:象征清醒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宵民”指的是谁?
- A. 高雅人士
- B. 普通百姓
- C. 权贵阶层
-
“惨惨心如虺”中的“虺”指的是什么?
- A. 鳄鱼
- B. 小蛇
- C. 大象
-
诗中“鲁侯天不遇”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愉快
- B. 无奈
- C. 自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群玉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状和普通人的生活,表现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但李群玉的诗更具象征性,杜甫则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群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