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

时间: 2025-01-08 01:40:56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蝉 李百药 〔唐代〕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蝉儿清心寡欲,只饮露水为生,它的哀鸣声随风飘荡。它还未攀上华丽的冠冕旁,就已经在茂密的树叶中惊动了人们。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心:指蝉的生活习性,只饮露水,不食其他。
  • 饮露:蝉吸食树汁或露水。
  • 哀响:指蝉的鸣叫声,常带有哀怨的意味。
  • 乍吟风:突然在风中吟唱。
  • 华冠:华丽的冠冕,比喻高贵的地位或显赫的位置。
  • 翳叶:茂密的树叶。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百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此诗通过对蝉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小生命的关注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观察蝉的生活习性时,有感而发,借蝉之形象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清高自守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绘,展现了蝉清高自守的生活习性和其在自然界中的微妙存在。首句“清心自饮露”描绘了蝉只饮露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清高。次句“哀响乍吟风”则通过蝉的鸣叫声,传达了一种哀怨的情感,仿佛蝉在诉说着什么。后两句“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则巧妙地将蝉与世态炎凉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蝉这种小生命的同情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蝉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心自饮露”:这句诗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只饮露水,不食其他,体现了蝉的清高和超脱。
  • “哀响乍吟风”:这句诗通过蝉的鸣叫声,传达了一种哀怨的情感,仿佛蝉在风中吟唱,诉说着什么。
  • “未上华冠侧”:这句诗将蝉与华丽的冠冕相对比,表达了蝉还未攀上显赫位置的意味。
  • “先惊翳叶中”:这句诗描绘了蝉在茂密的树叶中惊动了人们,暗示了蝉在自然界中的微妙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华冠”比喻高贵的地位或显赫的位置。
  • 拟人:“哀响乍吟风”将蝉的鸣叫声拟人化,仿佛蝉在风中吟唱。
  • 对仗:“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小生命的关注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借蝉之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清高自守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心:体现了蝉的超脱世俗。
  • 饮露: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
  • 哀响:传达了蝉的哀怨情感。
  • 华冠:比喻高贵的地位或显赫的位置。
  • 翳叶:描绘了蝉在自然界中的微妙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心自饮露”描绘了蝉的什么生活习性? A. 只饮露水 B. 只食树叶 C. 只食昆虫 D. 只食花蜜

  2. “哀响乍吟风”中的“哀响”指的是什么? A. 蝉的鸣叫声 B. 风的呼啸声 C. 鸟的鸣叫声 D. 人的叹息声

  3. “未上华冠侧”中的“华冠”比喻什么? A. 高贵的地位 B. 显赫的位置 C. 华丽的装饰 D. 高大的树木

  4. “先惊翳叶中”描绘了蝉在什么环境中惊动了人们? A. 茂密的树叶中 B. 开阔的草地上 C. 清澈的水边 D. 高耸的山顶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骆宾王《咏蝉》:同样是唐代诗人对蝉的描绘,展现了蝉的不同面貌。
  • 虞世南《蝉》:另一首唐代咏蝉诗,通过对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高自守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百药的《咏蝉》与骆宾王的《咏蝉》在主题和风格上相近,都通过对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李百药的《咏蝉》与虞世南的《蝉》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对蝉生活习性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对蝉鸣叫声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百药的《咏蝉》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李百药《咏蝉》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