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
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
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寒夜中巡逻城墙的情景,身上的衣襟沾满了霜雪。敌人的火光遍布乡野,熊熊烈焰直冲夜空。积雪的白色像无边的江水,苍翠的树林仿佛被切断的岸边。我独自倚靠在城墙上,思念家乡不禁长叹。
注释
- 仗剑:手持剑,象征武士的勇敢与职责。
- 夜巡城:在夜间巡逻城墙,显示出战士的警觉与责任感。
- 霜霰:霜和雪,形容天气寒冷。
- 贼火:敌人放火,指敌军的侵扰。
- 飞焰:火焰向空中飞,表现火势之大。
- 积雪似空江:积雪的广阔如同无边的江水。
- 长林如断岸:树林高大茂密,仿佛被切断的岸边,形象生动。
- 女墙:城墙的上部,通常较为矮小,士兵在此处守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48—约804),字仲宣,号大愚,唐代诗人,生于山西。他以豪放的个性、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韩偓在政治上多次遭遇挫折,但他的诗歌却反映了对国家、对家庭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创作于唐朝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边境频繁遭受敌军侵袭。韩偓作为守城的武士,身处重围,心中忧国忧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紧张的情境刻画了一个身处战乱中的士兵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仗剑夜巡城”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展现了士兵保卫家园的坚毅形象。接着诗人描绘了外部环境的严酷,敌人的火光如同星汉般灿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城内的险恶处境。诗人在这冰冷的环境中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威胁,还要忍受思乡的苦楚,最后一句“思家起长叹”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深深的无奈和孤独。整首诗在描绘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实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仗剑夜巡城:手持剑在夜里巡逻,体现了作者的职责感和勇气。
- 衣襟满霜霰:身上沾满了霜雪,暗示天气寒冷,生动描绘出环境的恶劣。
- 贼火遍郊坰:敌军的火光遍布乡野,表现了战乱的严重性。
- 飞焰侵星汉:火焰直冲天际,象征着敌人的侵扰和摧毁。
- 积雪似空江:积雪的辽阔如同江水,意境开阔,增强了孤独感。
- 长林如断岸:树林高耸入云,仿佛被切断的岸,形象鲜明。
- 独凭女墙头:独自倚靠在城墙上,表现出孤独的状态。
- 思家起长叹:思念家乡,不禁叹息,情感深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积雪比作空江,形象地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拟人:火焰似乎在侵扰星空,赋予了火焰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乱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复杂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勇气与责任,代表战士的忠诚。
- 霜霰:冬季的寒冷,暗示环境的恶劣。
- 贼火:敌人的侵扰,象征外部威胁。
- 积雪:象征孤独与冷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女墙:代表守卫的地方,体现了坚守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季节巡逻?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贼火”象征什么?
- A. 家乡的温暖
- B. 敌人的侵扰
- C. 自然的光辉
- D. 战士的勇气
-
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乡
- C. 愤怒
- D. 希望
答案
- D. 冬天
- B. 敌人的侵扰
-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描绘,但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和豪情,而韩偓则聚焦于战乱中的个人情感,展现出更为深沉的思乡之情。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涉及思乡与怀古的主题,但李白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韩偓则更关注于当下的战乱与个人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研究论文与古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