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初酒熟二首》
时间: 2025-01-06 12:3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繁脆庭柳,风利剪池荷。
月色晓弥苦,鸟声寒更多。
秋怀久寥落,冬计又如何。
一瓮新醅酒,萍浮春水波。
酒熟无来客,因成独酌谣。
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
忽忽醒还醉,悠悠暮复朝。
残年多少在,尽付此中销。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霜降满柳,寒风刺骨剪断池中的荷花。
月光照映清晨,愈发令人忧苦,鸟鸣声声更显凄凉。
秋天的思绪早已寂寥,冬天的打算又能如何呢?
一坛新酿的美酒,随着春水荡漾而浮。
酒熟却无人来访,因而我独自吟唱酒歌。
世间的黄昏渐渐老去,地上的松树高大挺拔。
迷迷糊糊中醒来又醉,悠然自得度过黄昏与晨曦。
岁月已然流逝多少,尽在这杯中销磨。
注释:
- 霜繁:霜冻的非常多。
- 脆庭柳:指的是庭院中柔软的柳树。
- 风利:寒风刺骨。
- 剪池荷:形象描绘寒风将池塘中的荷花剪断。
- 月色晓弥苦:月光照耀下,清晨的苦闷加重。
- 秋怀:秋天的思绪。
- 冬计:冬天的打算。
- 瓮:大陶罐,用于盛酒。
- 萍浮春水波:指浮萍漂浮在春水波中。
- 独酌谣:独自饮酒时吟唱的歌曲。
- 黄绮:形容黄昏的颜色。
- 松乔:高大的松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在民生题材上有深刻的洞察。他的作品常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冬初酒熟二首》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人生的沉思期,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生活的反思。冬季的寒冷与酒的温热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安慰。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初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开篇以“霜繁脆庭柳,风利剪池荷”描绘了寒冷的冬日,霜降满庭,寒风刺骨,给人以萧索的感觉。接着,通过“月色晓弥苦,鸟声寒更多”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清晨的苦闷,鸟鸣声声更显得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在面对秋天的思绪和冬天的打算时,诗人发出“秋怀久寥落,冬计又如何”的感叹,显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随后,诗人转向一坛新酿的美酒,借此寻找慰藉,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自我安慰。独自饮酒的场景,反映出孤独的心境,然而,正是这种孤独让他在“忽忽醒还醉,悠悠暮复朝”中,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寂寞。
整首诗在对比中透出深邃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白居易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出深层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繁脆庭柳:描绘冬季霜降后的庭院柳树,传达出寒冷的气息。
- 风利剪池荷:寒风如刀,割断池中的荷花,象征生命的脆弱。
- 月色晓弥苦:清晨的月光加重了诗人的苦楚。
- 鸟声寒更多:鸟鸣声更显得寒冷,增添孤寂感。
- 秋怀久寥落:秋天的思绪已久,感到寂寞。
- 冬计又如何:对冬天的计划感到无奈。
- 一瓮新醅酒:一坛新酿的酒成为诗人的慰藉。
- 萍浮春水波:酒的漂浮象征自由与流动。
- 酒熟无来客:酒虽熟,却无人陪伴,显出孤独。
- 因成独酌谣:独自饮酒,吟唱酒歌,表达内心情感。
- 人间老黄绮:人世间的黄昏已老去。
- 地上散松乔:高大的松树在地上散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 忽忽醒还醉:在酒中迷失,醒来又醉,体现无常。
- 悠悠暮复朝:时光在黄昏与清晨之间流逝。
- 残年多少在: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 尽付此中销:最终将所有心情都寄托于酒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利剪池荷”,用“剪”形象化风的刺骨。
- 对仗:如“霜繁脆庭柳,风利剪池荷”,工整的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月色晓弥苦”,将月色赋予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孤独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在寒冷冬季中寻求内心慰藉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与凋零。
- 柳:象征柔弱与生命的脆弱。
- 酒:象征安慰与忘却。
- 月:象征孤独与思考。
- 鸟: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诗风以什么为特点? A. 宽阔的历史视野
B. 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C. 复杂的修辞手法
答案:B -
诗中“月色晓弥苦”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与忧伤
C. 平静
答案:B -
“一瓮新醅酒”中的“醅”指的是什么? A. 酒的种类
B. 新酿的酒
C. 酒的容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冬初酒熟二首》与《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体现了孤独的情感。白居易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思考与安慰,而杜甫则通过月夜表达思念之情。两者的主题虽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