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丹移家洺州》
时间: 2025-01-04 08:3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于丹移家洺州
作者:王建 〔唐代〕
忆昔门馆前,君当童子年。
今来见成长,俱过远所传。
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
如彼贩海翁,岂种溪中田。
四方尚尔文,独我敬尔贤。
但爱金玉声,不贵金玉坚。
孤遗一室中,寝食不相捐。
饱如肠胃同,疾苦肤体连。
耕者求沃土,沤者求深源。
彼邦君子居,一日可徂迁。
念此居处近,各为衣食牵。
从今不见面,犹胜异山川。
既乖欢会期,郁郁两难宣。
素琴苦无徽,安得宫商全。
他皆缓别日,我愿促行轩。
送人莫长歌,长歌离恨延。
羸马不知去,过门常盘旋。
会当为尔邻,有地容一泉。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在门前,你还是个少年。
如今见你已长大,消息已传得很远。
诗书礼仪不需要外求,兄弟们一起钻研。
像那些贩卖海鲜的老翁,怎么可能在溪边耕田呢?
四方的人都尊重你,唯独我对你的贤德更为敬仰。
只贪恋金玉的声音,不在乎金玉的坚固。
孤独地留在一个房间,吃饭睡觉都不离开。
饱腹如同肠胃相连,疾苦则与肤体相连。
耕者寻求肥沃的土地,沤者求取深厚的源泉。
他乡的君子们居住,一天就能迁移。
想到你我居住得近,各自却为生计忙碌。
从今往后不再见面,胜过异地的山川。
既然欢聚的期望已经失去,心中郁郁难以言表。
清琴无弦难以奏乐,如何能得其宫商呢?
他们都在缓缓告别,我却希望能快点启程。
送别时不应长歌,长歌只会延续离愁。
羸弱的马儿不知道去向,经过门前总是徘徊。
终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邻居,有土地能容下一泉水。
注释:
- 忆昔:回忆过去。
- 君:你,指朋友。
- 童子年:少年时代。
- 远所传:远方传来的消息。
- 诗礼:指传统的诗歌和礼仪教育。
- 贩海翁:指做海鲜生意的老人。
- 金玉声:比喻美好的声音或名声。
- 素琴苦无徽:清琴没有音符,指无法奏出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字子建,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乡愁与友谊。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建朋友于丹迁居洺州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离别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人际关系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送于丹移家洺州》是王建在朋友迁居时所作,诗中流露出浓郁的离愁别绪。开篇便以“忆昔”引入,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朋友从青涩少年长成了成熟的男子,诗人感慨万千。
诗中提到“诗礼不外学”,说明作者对知识与文化的重视,强调了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在友谊面前,物质的追求显得苍白无力,“但爱金玉声,不贵金玉坚”更是表达了朋友间情谊的珍贵与深厚。
王建用“孤遗一室中,寝食不相捐”来描绘自己内心的孤独,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结尾则以“送人莫长歌,长歌离恨延”警示友人,不应过于纠缠于离别的伤感,而应珍惜曾经的时光。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王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敏感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昔门馆前,君当童子年。:回忆过去,朋友当年还是个孩子。
- 今来见成长,俱过远所传。:如今见你长大,消息已经传得很远。
- 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诗书礼仪不需外求,兄弟们共同研讨。
- 如彼贩海翁,岂种溪中田。:如同那些卖海鲜的老人,怎能在溪边种田?
- ...(依此类推,逐句解析)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贩海翁”比喻那些不务正业的人,反映出作者对友人追求的理解。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如“寝食不相捐,饱如肠胃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别与友谊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门馆: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
- 金玉:象征着名声与物质。
- 素琴:象征着无奈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诗礼不外学”的含义是什么? A. 文化无用
B.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 只需学习诗歌 -
诗中的“贩海翁”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商人
C. 老人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爱情
B. 离别与友谊
C. 历史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王建的《送于丹移家洺州》与李白的《送别》均表达了离愁别绪,前者更注重对友谊的珍视,后者则更强调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