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家告赵宣子》

时间: 2025-01-04 07:47:10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

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

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

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

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

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

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

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无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又曰:‘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命之罔极,亦知亡矣。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

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

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郑子家告赵宣子

作者: 左丘明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白话文翻译:

晋国的君主在扈地召集了诸侯,平定了宋国。因此晋国君主没有见郑国的国君,认为他对楚国心存二心。郑子家向晋国发书告知赵宣子:我的君主即位三年,曾召蔡国的国君为其事务。九月,蔡国国君来到我城中,但因侯宣多的缘故,我的君主未能与蔡国国君同行。十一月,侯宣多被削减,跟随蔡国国君朝见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助我君请求陈国君在楚国朝见各国君主。十四年七月,我的君主再次朝见,处理陈国的事务。十五年五月,陈国君从我城前往朝见各国。在往年正月,烛之武前往朝见夷国。八月,我的君主又前往朝见。因陈蔡二国靠近楚国,而我不敢二心,这是我城的缘故。虽然我城在事君方面,何以不能免去困境?在位期间,一朝见于襄,而再见于君,夷国和孤国的二三臣,在绛地相继相见。虽然我国小,却不应被轻视。如今大国说我未能实现志向,我城已经灭亡,无法再加。古人有言:畏惧头尾,身在何处?又说:鹿死不择音。小国事大国,德行,若不德行,则如鹿被宰。铤而走险,急切间如何选择?命运无极,亦知必亡。将要悉心赋税以应待于鱼,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见齐国四年,为齐国侵蔡,亦在楚国获得成效。身处大国之间而随从强者,岂有罪?若大国不图谋,则无处可逃。晋国的巩朔在郑国行成,而赵国的穿公以池为质。


注释:

  • 郑子家:郑国的家族,代表郑国的国君。
  • 侯宣多:可能是某位地方权贵,影响了郑国与蔡国的关系。
  • :朝见,指赴国君处行礼或汇报。
  • 夷与孤:指夷国和孤国的国家关系。
  • 铤而走险:比喻在绝境中冒险行事。
  • 鹿死不择音:比喻处于困境时,不再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主要以《左传》而闻名。他的作品以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郑子家告赵宣子》写于春秋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复杂,战争频繁,郑国作为小国面临着大国的压力,表达了小国对于大国政治的无奈与屈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处境,郑子家通过书信向赵宣子阐述了郑国与蔡国、陈国的复杂关系,以及郑国在大国压力下的无奈与妥协。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游戏及其带来的困扰。

郑国的国君虽然地位卑微,却努力寻求与强国的友好关系,体现了小国在大国面前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左丘明通过细腻的历史叙述,展示了权力与利益的斗争,表达了对小国处境的同情与理解。整首诗在语言上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使得诗意更加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晋国在扈地招集各国,目的是为了平定宋国。
  •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由于郑国被怀疑与楚国有二心,晋国的君主未与郑国国君会面。
  •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郑国派人写信给赵宣子,说明自己国家的情况。
  • 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郑国国君在位三年,曾召蔡国国君前来,进行合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小国与大国的对比,突显小国的无奈与屈从。
  • 典故引用:使用古人的智慧和历史事件,增强了论述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郑国的处境,反映了小国在大国面前的复杂关系,表现了对权力斗争的无奈与思考,以及对和平与生存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侯:象征着各国之间的关系与权力斗争。
  • 朝见:体现了对权力的依附与尊重。
  • 鹿与音:象征着小国在大国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子家向谁发书告知情况?

    • A. 晋国君主
    • B. 赵宣子
    • C. 蔡国国君
    • D. 陈国国君
  2. 郑国在与大国关系中所体现的情感是:

    • A. 自信
    • B. 无奈
    • C. 强势
    • D. 绝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左传》
  • 《史记》

诗词对比:

与《春秋》中的其他篇章相比,郑子家告赵宣子的语言更加细腻,情感更加复杂,展现了小国在大国之间的生存智慧与策略。


参考资料:

  • 《左丘明传》
  • 《春秋大义》
  • 《古代历史与文化》

相关诗句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下一句是什么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上一句是什么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下一句是什么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上一句是什么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下一句是什么

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上一句是什么

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下一句是什么

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上一句是什么

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下一句是什么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上一句是什么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下一句是什么

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上一句是什么

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下一句是什么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上一句是什么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下一句是什么

八月,寡君又往朝。上一句是什么

八月,寡君又往朝。下一句是什么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上一句是什么

晋侯合诸侯于扈,下一句是什么

平宋也。上一句是什么

平宋也。下一句是什么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上一句是什么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下一句是什么

以为贰于楚也。上一句是什么

以为贰于楚也。下一句是什么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上一句是什么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下一句是什么

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上一句是什么

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下一句是什么

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上一句是什么

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下一句是什么

九月,上一句是什么

九月,下一句是什么

蔡侯入于敝邑以行,上一句是什么

蔡侯入于敝邑以行,下一句是什么

敝邑以侯宣多之难,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