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寂上人不遇》
时间: 2025-01-06 15:1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寂上人不遇》
作者:皮日休 〔唐代〕
何处寻云暂废禅,
客来还寄草堂眠。
桂寒自落翻经案,
石冷空消洗钵泉。
炉里尚飘残玉篆,
龛中仍锁小金仙。
须将二百签回去,
得得支公恐隔年。
白话文翻译
我在何处寻找那位隐居的高人,暂时放弃了禅修,
来到这里的客人只好在草堂中小憩。
桂树在寒冷中自然而然地落下了花瓣,翻转着经书的案台,
石头在冷寂中空虚地消散着洗钵的泉水。
炉中仍飘荡着残留的玉篆香气,
龛内依然锁住着小金仙。
我必须把这二百签回去,
因为得支公恐怕要等到明年才能相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寂上人:指隐居的高人或禅师。
- 草堂:简陋的茅草屋,指隐士的居所。
- 桂寒:指寒冷的季节,桂花自然凋落。
- 翻经案:翻动放经书的案台,表示修行的场所。
- 洗钵泉:用来洗涤钵盂的泉水,象征清净。
- 玉篆:指香料的香气。
- 小金仙:可能指供奉的小神像或佛像。
- 二百签:指占卜或祈愿的签文。
典故解析:
- 隐士文化:唐代盛行隐士文化,许多文人追求隐逸生活,诗中反映了这种追求。
- 禅宗: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和空灵,诗中隐含对禅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4年-883年),字季常,号青松,唐代诗人,擅长诗歌与散文,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访友未遇的情景,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高人不遇的惋惜,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高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开头“何处寻云暂废禅”直接表明了寻访的目的,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草堂的冷清与寂寞,突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桂花的凋零、石泉的冷清以及炉中残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与孤独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须将二百签回去”,不仅是对占卜的回应,更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得支公的相见恐怕要等到明年,这一句更是层层叠加了时间的无奈,增强了全诗的情感深度。整体上,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士生活的淡泊与清幽,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孤独感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寻云暂废禅:寻访隐士,放弃了禅修,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 客来还寄草堂眠:客人来访,寄居于草堂,反映出隐士生活的简朴。
- 桂寒自落翻经案:桂花在寒冷中自然凋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石冷空消洗钵泉:石头冷寂,水流消散,传达出一种孤独与空虚。
- 炉里尚飘残玉篆:炉中香气仍存,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 龛中仍锁小金仙:小神像被锁,暗示着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与隔绝。
- 须将二百签回去:提到签文,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得得支公恐隔年:暗示相见的遥远,突显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桂花凋落比喻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 拟人:桂寒自落,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炉里尚飘残玉篆,龛中仍锁小金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对高人不遇的惋惜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高人隐逸的生活。
- 草堂:隐士的简单生活。
- 桂花:象征美好、短暂的事物。
- 洗钵泉:象征清净与内心的宁静。
- 玉篆:象征精神寄托与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堂”指的是: A. 美丽的花园
B. 简陋的茅草屋
C. 豪华的府邸
D. 繁华的市集 -
“须将二百签回去”主要表达了: A. 对占卜的信任
B. 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皮日休
D. 白居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皮日休的《访寂上人不遇》都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豪放与壮丽,而皮日休则更多地体现出细腻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皮日休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