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块孤独的石头,位于中原大地上,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它的根部浸泡在彭泽湖的波浪中,顶端却直入香炉的烟雾之中。悬崖的形状如同两只鸟的翅膀,而山峰则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何时才能飞往东边的武当山,今天我却只能驻足于蠡川。
注释:
- 孤石:指独立的岩石,象征孤独和坚韧。
- 彭泽:指彭泽湖,湖水波浪的意象,象征生命的流转。
- 香炉烟:指香炉上升起的烟雾,象征着对神灵的祈祷和向往。
- 东武:指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圣地,象征着精神的追求。
- 蠡川:可能指一个地名,寓意诗人的现实处境。
典故解析:
- 彭泽浪:彭泽湖在古代诗词中常被提及,代表着广阔的水域和无尽的思绪。
- 香炉:在中国文化中,香炉常常与祭祀和道教仪式相关,象征着对神明的敬仰和世俗的超脱。
- 二鸟翼、芙莲:用鸟翼和莲花的形象来形容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惠标(生卒年不详),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咏孤石》可能创作于惠标游历中原的某个时节,诗中描绘的孤石形象,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孤石》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对孤石的描写,表达了对孤独、坚韧以及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直接点明了孤石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的久远,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存在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孤石与自然的关系,根部浸泡在波浪中,顶端却直入香炉的烟雾,展现出一种自然与灵性的交融。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将孤石的形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最后一联“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期盼与无奈,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十分精妙,既有具体的自然景观描绘,又有抽象的情感寄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原一孤石:指代孤独的石头,位于中原,象征着孤独的存在。
- 地理不知年:这石头的历史久远,无法考证其年代,给人一种古老神秘的感觉。
- 根含彭泽浪:石头的根部在彭泽湖的波浪中,象征着它与水的联系。
- 顶入香炉烟:石头的顶部与香炉的烟雾相连,暗示着灵性的向往。
- 崖成二鸟翼:崖壁的形状像两只鸟的翅膀,生动形象。
- 峰作一芙莲:山峰的形态像盛开的莲花,优雅美丽。
- 何时发东武:表达了对武当山的向往和追求。
- 今来镇蠡川:现实中只好停留在蠡川,流露出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崖壁比喻为鸟翼,山峰比作芙莲,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思索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石:象征孤独与坚韧。
- 彭泽浪: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香炉烟:象征灵性与超脱。
- 二鸟翼、芙莲:代表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石”象征什么?
- A. 孤独与坚韧
- B. 美丽与优雅
- C. 境界与追求
-
“根含彭泽浪”中的“彭泽”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片湖
-
诗中提到的“东武”是指哪个地方?
- A. 武当山
- B. 泰山
- C. 黄山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咏孤石》与《望庐山瀑布》:两者皆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前者更注重孤独与坚韧的哲理思考,后者则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