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关山》
时间: 2024-12-29 17:1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度关山
——王训 〔南北朝〕
边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閒。
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
关山恒晻霭,高峰白云外。
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
好勇自秦中,意气本豪雄。
少年便习战,十四已从戎。
昔年经上郡,今岁出云中。
辽水深难渡,榆关断未通。
折衔凌绝域,流蓬警未息。
胡风朝夜起,平沙不相识。
兵法贵先声,军中自有程。
逗遛皆赎罪,先登尽一城。
都护疲诏吏,将军擅发兵。
平卢疑纵火,飞鸱畏犯营。
轻重一为虏,金刀何用盟。
谁知出塞外,独有汉飞名。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迫和士兵出征的艰辛。诗人提到军中频繁的警报,士兵们尚未得到片刻的休息。出征的队伍驱马攀越高山,关山云雾弥漫,遥望秦川的河水延绵千里。诗人自豪于从小习战,十四岁便投身军旅。回忆起曾经的征战,如今的征途依然艰难,辽水难以渡过,榆关通道也未打通。虽然踏遍绝域,心中警觉未减。胡风昼夜肆虐,沙地上再无人迹。军中讲究先声夺人,作战有着明确的规程。即使身处战乱,仍需以赎罪为由来安抚士兵,争先恐后地攻占敌城。然而,统帅疲惫不堪,文官权力过大,平卢地区也疑似纵火,飞鸱鸟在营地上空盘旋。轻重兵员的差异使敌军得以乘虚而入,金刀又何能在盟约中发挥作用?谁能想到,走出塞外的汉人却独自享有光辉的名声。
注释
- 边庭:指边疆地区,常指西北边境。
- 羽檄:古代用来传递军事命令的文书,形状如羽毛的竹简。
- 关山:指险峻的山关,象征着艰难的行程和军事阻隔。
- 秦川:指秦地的平原,象征着故乡。
- 从戎:指参军、从军,投身于战争。
- 榆关:指榆林关,古代边防要地。
- 流蓬:指漂泊不定的蓬草,象征不安定的局势。
- 兵法:指军事战略和战术。
- 都护:指古代负责边境防务的军事长官。
- 金刀:象征武器,指兵器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训,字子建,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曾担任官职,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表现出战乱中的士兵生活与豪情,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度关山》写作于北朝时期,正值边境战争频繁,士兵出征情势紧迫。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与观察,反映了战争的艰辛和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度关山》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的诗作,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士兵的困境与勇气。诗中描绘的边疆情景,既有战斗的紧迫感,又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王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高山云雾的雄伟与辽水的深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力量。
诗的开头就以“边庭多警急”引入,迅速带出紧张的氛围。作者亲历战事,感受到了士兵们的无奈与疲惫。特别是“折衔凌绝域,流蓬警未息”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士兵心中的不安与警觉。接着,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从军经历,表达出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追忆,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全诗在情感上由个人的英雄情怀逐渐升华至对整个国家命运的思考,结尾“独有汉飞名”更是体现了对民族自豪感的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结构紧凑,节奏感强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王训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展示了边疆将士的豪情与无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庭多警急:边境频繁发出警报,形象地描绘了战事的紧迫。
- 羽檄未曾閒:传令的文书尚未得到休息,说明战事不断。
- 从军出陇坂:从陇山出征,表现出士兵的行军艰辛。
- 驱马度关山:骑马跨越高山,象征征途的艰难与险峻。
- 关山恒晻霭:高山常年云雾弥漫,象征遥不可及的目标。
- 遥望秦川水:远望故乡的河流,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 千里长如带:河流延绵千里,形象生动。
- 好勇自秦中:自豪于自己的勇气与豪情。
- 意气本豪雄:强调了士兵的气概。
- 少年便习战:年少时便学习战争,表现出早熟。
- 昔年经上郡:回忆往昔的征战经历。
- 今岁出云中:如今又往云中出征,暗示战争的无常。
- 辽水深难渡:辽水深不可测,暗示困境。
- 榆关断未通:榆关仍然未打通,象征着孤立。
- 折衔凌绝域:勇敢地穿越绝境,表现出不屈的精神。
- 流蓬警未息:形容心中警觉不减。
- 胡风朝夜起:胡风昼夜肆虐,暗示外敌的威胁。
- 平沙不相识:沙地上无人迹,表现出荒凉。
- 兵法贵先声:强调兵法中先声夺人的重要性。
- 军中自有程:军中有一定的规程,表现出纪律。
- 逗遛皆赎罪:即便在战乱中,也要以赎罪的方式安抚士兵。
- 先登尽一城:争先恐后攻占敌城,表现出士兵的拼搏精神。
- 都护疲诏吏:统帅疲惫不堪,暗示军队的疲惫。
- 将军擅发兵:将军擅自调动军队,暗示军中的混乱。
- 平卢疑纵火:平卢地区疑似被纵火,暗示内部的危机。
- 飞鸱畏犯营:飞鸱鸟在营地上空盘旋,暗示敌人的威胁。
- 轻重一为虏:轻重兵员的差异使敌军得以乘虚而入。
- 金刀何用盟:金刀的武器在盟约面前显得无力。
- 谁知出塞外:谁能想到,走出塞外的汉人却独自拥有光辉的名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边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閒”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如“千里长如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秦川的辽阔。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化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疆战事为背景,抒发了士兵的豪情壮志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表达了对汉人精神的赞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山:象征征途的艰难与险峻。
- 羽檄:象征军事命令,暗示战事的紧迫。
- 秦川水:象征故乡,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 辽水:象征阻碍,暗示战事的艰难。
- 飞鸱:象征敌人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边庭多警急”中的“警急”指的是什么?
- A. 平静
- B. 紧急
- C. 淡然
- D. 安宁
-
“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这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敌人的仇恨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战斗的渴望
- D. 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出塞》与《度关山》均表现了边疆战事的艰辛,但《出塞》更强调士兵对国家的忠诚与豪情,而《度关山》则更突出个人的经历与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上都渗透着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王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边塞诗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