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同泰寺浮图诗》
时间: 2025-01-16 22:07:13意思解释
奉和同泰寺浮图诗
原文展示
副君坐飞观,城傍属大林。
王门虽八达,露塔复千寻。
重栌出汉表,层栱冒云心。
昆山雕润玉,丽水莹明金。
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
月落檐西暗,日去柱东侵。
反流开睿属,搦翰动神襟。
愿托牢舟反,长免爱河深。
白话文翻译
副君坐在飘渺的高台上,城墙旁边依着大林。
虽然王家的门路通达,露天的塔楼却高耸入云。
茂密的栌树从汉代的典籍中走出,层层的柱子高耸直入云霄。
昆山的玉石雕刻得如同润泽的玉,丽水的水光闪烁如明亮的金。
悬挂的盘子像露水般清新,垂下的凤鸟仿佛在飞翔。
月亮落下,檐角变得昏暗,太阳西去,阳光渐渐侵入东边的柱子。
回流的水波涌向明亮的地方,拿起笔来动情写下。
愿意把我的心托付给这稳固的船,只愿远离那爱河的深渊。
注释
- 副君:指的是高官或地方的统治者。
- 飞观:高台,观景的平台。
- 王门:王室的门庭,象征权力和地位。
- 露塔:指露天的塔楼。
- 重栌:茂密的栌树。
- 层栱:层层的柱子,结构雄伟。
- 昆山:指昆山的美玉,象征珍贵。
- 丽水:形容水的美丽。
- 悬盘:悬挂的盘子,象征高雅的艺术。
- 反流:回流的水,象征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汉表:指汉代的历史和典籍。
- 昆山:在中国文化中,昆山是著名的玉石产地,象征美好与珍贵。
- 爱河深:指深厚的情感或有时难以割舍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训,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诗人借助描绘同泰寺的浮图,抒发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奉和同泰寺浮图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作品。王训通过对同泰寺浮图的描绘,展现了高耸的塔楼、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水流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交融而成的美丽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寺庙的宏伟和自然环境的美丽,给人一种高远、清新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圣的地方。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人生的愿望,渴望逃离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纠葛,寻求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情感更加真挚。最终,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副君坐飞观:副君坐在高台上,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城傍属大林:城墙旁边有茂密的大林,描绘出自然的壮丽。
- 王门虽八达:王家的门庭众多,但未必有真正的内涵。
- 露塔复千寻:露天的塔楼高耸,象征着艺术的追求。
- 重栌出汉表:茂密的栌树如同从古代典籍中走出,富有历史感。
- 层栱冒云心:高层的柱子直入云霄,表现出建筑的宏伟。
- 昆山雕润玉:昆山的美玉,象征着珍贵的艺术。
- 丽水莹明金:水光如金,形容自然的美。
- 悬盘同露掌:悬挂的盘子象征艺术的精致。
- 垂凤似飞禽:垂下的凤鸟,赋予了动感与生命。
- 月落檐西暗:月亮落下,夜色降临,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日去柱东侵:太阳西去,阳光渐渐向东移动。
- 反流开睿属:水流回流,象征思考的深入。
- 搦翰动神襟:提笔写作,表达内心的情感。
- 愿托牢舟反:希望把心情寄托于稳固的船上。
- 长免爱河深:渴望远离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昆山雕润玉”比喻玉石的珍贵。
- 对仗:如“月落檐西暗,日去柱东侵”,对称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垂凤似飞禽”,赋予了动物以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壮美景象与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观:象征高远的理想。
- 露塔:象征清新自然的艺术。
- 重栌: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深厚。
- 昆山:象征珍贵的美好事物。
- 丽水:象征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副君”指的是什么? A. 高官
B. 普通百姓
C. 武将
D. 学者 -
“重栌出汉表”中的“汉表”指的是什么? A. 汉代的典籍
B. 汉朝的历史
C. 汉代的建筑
D. 汉朝的文化 -
诗人希望把心情寄托在哪里? A. 高山
B. 船上
C. 天空
D. 水中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侧重于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