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到人间兴味浓,杖藜徐步过桥东。
满园景色无边际,惟见梅花分外红。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人间,兴致浓厚,我拄着拐杖,缓步走过东边的桥。
满园的景色广阔无边,唯独看到梅花格外鲜红。
注释:
- 杖藜:拄着的拐杖,通常用来帮助行走。
- 徐步:缓慢地走,形容走路不急躁。
- 桥东:指的是桥的东边,可能是公园的一部分。
- 无边际:形容景色辽阔,没有尽头。
- 分外红:特别红,突显梅花的鲜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卓澄(1885-1948),字仲华,号澄庐,近现代诗人,生于浙江。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表达了作者在春游中的愉悦心情和对梅花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游的乐趣和梅花的美丽。开篇“春到人间兴味浓”直接点出季节主题,表现出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意填满。接着“杖藜徐步过桥东”描绘出作者悠闲的游览状态,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后两句则通过“满园景色无边际,惟见梅花分外红”将视角聚焦于梅花,展现出春天的丰富多彩,同时凸显梅花的独特地位,似乎在说,尽管春天的美景无边无际,梅花的红色依然是最为动人的。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梅花的赞美,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感慨。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通过梅花的红色与春景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显了梅花的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到人间兴味浓:春天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兴趣和愉悦感加倍。
- 杖藜徐步过桥东:作者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向桥的东边,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 满园景色无边际:整个花园的景色开阔而绚丽,给人一种无尽的美感。
- 惟见梅花分外红:尽管景色多姿多彩,但梅花的红色显得格外鲜艳,成为诗人心中的焦点。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兴味浓”来比喻春天带来的愉悦感。
- 对比:通过“满园景色”与“惟见梅花”的对比,突显梅花的独特美。
- 拟人:赋予春天以情感,表现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梅花的特别关注。诗人通过描绘春游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和新的开始。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是春天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吴卓澄的生平背景主要与哪个地区相关?
- A. 浙江
- B. 北京
- C. 上海
- D. 江苏
-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乐器
- C. 拐杖
- D. 一种食物
-
诗中“惟见梅花分外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失望
- B. 对梅花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冷漠
- D. 对旅行的厌倦
答案:
- A. 浙江
- C. 拐杖
- B. 对梅花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中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体现了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
- 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春天的清晨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不同诗人对春天的理解与表达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