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三》
时间: 2024-09-19 21:4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园梅蕊依时发,
异县归人见却悲。
花自别来难独立,
人今老去复何之。
未能荷锸除丛棘,
且可随方著短篱。
等待薰风暄暖后,
枝间看取实离离。
白话文翻译:
在故乡的梅花按时开放,
而归来的游子却感到悲伤。
花儿自从分开后难以独自生长,
人又老去,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未能拿起锄头清除杂草,
只好随意地修建一个矮篱笆。
等待着暖风吹来之后,
再去看那枝头的果实,点点滴滴。
注释:
- 故园:故乡,生长之地。
- 梅蕊:梅花的花蕊,象征冬去春来的景象。
- 异县:他乡,指离家较远的地方。
- 花自别来:花儿自从离开故乡后,变得孤独。
- 荷锸:拿起锄头,指耕作、清除杂草。
- 短篱:矮篱笆,象征着一种简单的防护。
- 薰风:温暖的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离离:点滴,形容果实的稀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季高,号梦阮,元代末期著名文人、政治家和诗人。他以诗词、散文、杂剧著称,特别擅长抒情诗,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576年),诗人在外游历多年,回到故乡,目睹梅花盛开,却因时光流逝,人生老去而感到悲伤。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无常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三》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梅花如期开放,带来春天的气息,这一美景却让归来的游子感到悲伤。诗人通过梅花的盛开,映衬出自己的孤独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接着,诗人思考着人与花的关系,花儿因分别而难以独立,而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渐渐老去,令人感到无所适从。
诗中提到“未能荷锸除丛棘”,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虽然想要清除生活中的困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而“且可随方著短篱”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妥协,选择用简朴的方式应对生活的艰辛。最后,诗人期待着春风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重生,虽有些许失落,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园梅蕊依时发:故乡的梅花按时开放,暗示时间的流逝。
- 异县归人见却悲:游子回到故乡,却因变化和离别而感到悲伤。
- 花自别来难独立:花儿自从分开后再难以独自生长,象征孤独和依恋。
- 人今老去复何之: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去,感叹人生的无常。
- 未能荷锸除丛棘:未能清除生活中的困扰,表现出无奈。
- 且可随方著短篱:选择用简朴的方式应对生活的困扰。
- 等待薰风暄暖后:期待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与重生。
- 枝间看取实离离:期待果实的丰收,象征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的开放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拟人:花儿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依恋。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通过梅花的盛开与游子的悲伤,展示了人生的变化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蕊:象征坚韧与希望,春天的来临。
- 故园:代表记忆与归属感,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丛棘:象征生活中的困扰与艰难。
- 短篱:表现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与妥协。
- 薰风:象征温暖与希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蕊”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希望
c) 悲伤 -
诗人未能做到什么? a) 清除杂草
b) 回到故乡
c) 种植梅花 -
诗中“随方著短篱”是什么意思? a) 建造高墙
b) 选择简朴的生活
c) 追求奢华
答案:
- b) 希望
- a) 清除杂草
- b) 选择简朴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三》: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前者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后者则着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