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时间: 2024-12-29 19:59:11意思解释
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作者: 王国维 〔近代〕
原文展示: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
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
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秋色逐渐沉入暮色,数不清的幽情默默涌现。
每天我都在沧浪亭旁的小路上走。西风吹拂着树林,夕阳映照在水边,我独自去寻觅诗句。
可怜的是,愁苦与闲适都一起涌来。我想把世俗的劳累和忧愁都阻挡住。
灯影摇曳,天色渐渐要亮。闲中的心事与忙碌中的情味,交融成了一场西楼的细雨。
注释:
- 青玉案: 词牌名,常用于抒发情感。
- 江南: 中国南方的水乡,风景如画。
- 沧浪亭: 古代名亭,常被文人所吟咏。
- 西风: 秋风,象征着萧瑟的季节。
- 灯影幢幢: 灯光摇曳,形容夜晚的情景。
典故解析:
- 沧浪亭: 位于苏州,历史悠久,是许多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象征着诗意和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尤其擅长词作与诗歌。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表现出诗人对江南秋色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愁绪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是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江南的秋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忧愁的傍晚。开篇“江南秋色垂垂暮”,通过“垂垂”这一形容,营造出一种恍惚的、逐渐消逝的气氛,仿佛时间在缓缓流逝,带走了光阴的美好。接下来的“算幽事,浑无数”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中种种细腻情感的沉思,幽事虽多,却又无从计数,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难以捉摸。
“日日沧浪亭畔路”描绘了诗人日常的生活场景,沧浪亭不仅是他寄情的地方,更是他思考与创作的空间。这一行文字将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表现出诗人与江南水乡深厚的情感联结。接着,“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则展示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追寻灵感的孤独与执着,西风与夕阳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对愁苦的无奈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待把尘劳截愁住”,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反抗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最后“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融入了细雨之中,呈现出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王国维对江南秋色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秋色垂垂暮”: 描绘了江南秋天的傍晚,色彩渐渐暗淡。
- “算幽事,浑无数”: 反映了诗人心中无限的幽愁与思绪。
- “日日沧浪亭畔路”: 表达了日复一日的生活轨迹,沧浪亭是诗人寻求灵感的地方。
- “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诗人在西风中,夕阳映照的水旁,独自寻找创作的灵感。
- “可怜愁与闲俱赴”: 愁苦与闲适的心情交杂,令人感到无奈。
- “待把尘劳截愁住”: 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烦恼。
- “灯影幢幢天欲曙”: 描绘夜晚灯光摇曳,天色渐亮的情景。
- “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表达了闲适与忙碌中情感的交融,细雨如同情绪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 “灯影幢幢”比喻心情的摇曳不定。
- 拟人: “秋色垂垂暮”使秋色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 对仗: “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对江南秋色的深情描绘,以及对生活中愁苦与闲适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 代表着温柔、宁静的水乡生活,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秋色: 象征着成熟与萧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西风: 代表着秋天的到来,带来一份凉意,象征着思考与忧愁。
- 沧浪亭: 作为聚集与思考的空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沧浪亭”位于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苏州
- C. 杭州
- D. 南京
-
诗人希望把什么截住?
- A. 美景
- B. 尘劳与愁苦
- C. 朋友
- D. 故事
答案:
- B. 苏州
- B. 尘劳与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 辛弃疾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诗词对比:
- 王国维的《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和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都描绘了秋天的情景,但王国维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而辛弃疾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沉重。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美妙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