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08 00:50:45

霜籁入枯桐。

山压江城秀蔼浓。

谁著夜光松竹里,玲珑。

十丈冰花射好风。

物外蕊珠宫。

几缕明霞玉镜中。

银浪三江都一吸,春融。

晓病眉尖翠扫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霜籁入枯桐。山压江城秀蔼浓。谁著夜光松竹里,玲珑。十丈冰花射好风。物外蕊珠宫。几缕明霞玉镜中。银浪三江都一吸,春融。晓病眉尖翠扫空。

白话文翻译

冬霜的风声穿透了枯桐树。高山压着江城,景色显得幽雅而浓郁。是谁在夜晚的松竹之间,画下了那玲珑的光影?十丈高的冰花映射着和煦的春风。物外的世界仿佛有珠宫般的美丽。几缕晨曦犹如玉镜中的光辉。银色的江浪在春光中轻轻融化,仿佛在吸收春天的气息。清晨的病态如同眉尖的翠色被一扫而空。

注释

  • 霜籁:霜冷的风声。
  • 枯桐:枯死的桐树,象征凋零。
  • 夜光松竹:夜晚松竹之间的光影,形容静谧的夜。
  • 玲珑:形容美丽而精巧。
  • 十丈冰花:指的是冬天厚重的冰雪,隐喻纯净和明亮。
  • 蕊珠宫:物外的美丽,如同珠宝的殿堂。
  • 明霞:晨曦的光辉。
  • 银浪三江:形容江水波浪如银色的流动。
  • 春融:春天的融化,象征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松年(生卒年不详),金朝诗人,以词作见长,擅长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其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南北朝交替之际,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乡子》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描绘冬季景象与春日气息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开头的“霜籁入枯桐”,展示了冬霜的寒冷与枯木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紧接着“山压江城秀蔼浓”,则转向了江城的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在苦寒中仍然存在的美。

诗人在夜色中细腻的描绘出松竹间的光影,仿佛在问谁会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为自然增添一丝生机。“十丈冰花射好风”,进一步引入了关于冬与春的转换,冰雪在阳光下反射出的光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最后,诗人以“晓病眉尖翠扫空”结束,表达了清晨的来临,仿佛将所有的忧愁一扫而空,带来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词既有冬天的凄清,又有春天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在自然变迁中感受到的情感波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籁入枯桐:冬日的霜风通过枯桐树,暗示了寒冷的季节。
  2. 山压江城秀蔼浓:高山的压迫让江城显得更为幽雅而浓烈。
  3. 谁著夜光松竹里,玲珑:在这宁静的夜晚,谁又在松竹之间描绘出如此精美的光影?
  4. 十丈冰花射好风:十丈高的冰雪在阳光下反射出美丽的光辉,传递着温暖的春风。
  5. 物外蕊珠宫:物外的世界如同珠宝的殿堂,充满了美丽。
  6. 几缕明霞玉镜中:几缕晨光如玉镜般清晰。
  7. 银浪三江都一吸,春融:银色的江水在春的气息中轻轻融化。
  8. 晓病眉尖翠扫空:清晨的病态被翠色一扫而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物外蕊珠宫”比喻自然的美丽。
  • 拟人:如“十丈冰花射好风”,赋予冰花以生命。
  • 对仗:如“银浪三江”与“春融”,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四季变迁的感慨,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霜籁:象征寒冷、孤寂。
  2. 枯桐:象征衰败和凋零。
  3. 夜光松竹:象征静谧与隐秘之美。
  4. 冰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5. 明霞:象征新生与希望。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诗人内心感受的丰富层次,反映了自然与人心的紧密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霜籁”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风声
    B. 夏天的雨声
    C. 秋天的落叶声

  2. “十丈冰花射好风”中的“冰花”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丽与纯洁
    C. 暴风雪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春天的到来? A. 银浪
    B. 枯桐
    C. 明霞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清照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蔡松年的《南乡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二者都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蔡松年专注于季节交替的美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起伏与变化。

参考资料

  • 《金朝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