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岛残阳映翠微,
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
每到渔家不欲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竹岛的景象,阳光照射在青翠的山丘上,白色羽毛的鸟儿掠过碧绿的潭水飞翔。人间的纷扰与个人的事务与我无关,每次来到渔家,我都不愿意离开。
注释
- 竹岛:竹子生长的岛屿,象征清幽、自然的环境。
- 残阳:夕阳,即将落下的太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映翠微:映照着青翠的山丘,形容光线的柔和与美丽。
- 雪翎:白色的羽毛,指的是白色的鸟。
- 碧潭:清澈的潭水,象征宁静和自然之美。
- 人间未有关身事:表示与世俗的人事无关,心境超然。
- 渔家:渔民的家,指乡村的生活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是唐代诗人常见的情感表达。唐代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潭上作》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置身于竹岛,目睹夕阳西下的美景,心中产生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因而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潭上作》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诗中“竹岛残阳映翠微”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阳光洒在竹岛上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感觉。接下来的“雪翎禽过碧潭飞”则通过白色鸟儿的自由飞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灵动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人间未有关身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似乎在说自己与人间的纷扰无关,心中只惦念这片自然的宁静。而“每到渔家不欲归”则透露出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及对归属感的渴望,渔家象征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淡淡疏离。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渔家的生活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令人向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岛残阳映翠微:夕阳的余晖照射在青翠的山丘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雪翎禽过碧潭飞:白羽鸟儿在碧绿的潭水上空飞翔,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 人间未有关身事:表达诗人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强调对自然的依恋。
- 每到渔家不欲归:表现诗人对渔家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岛、碧潭等意象的使用,使自然景物具有了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残阳映翠微”和“雪翎禽过碧潭”,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排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层次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竹岛、碧潭、渔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反映出诗人渴望超脱尘世纷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岛:象征宁静和自然的栖息地,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雪翎禽:象征自由与灵动,传达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碧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纯净。
- 渔家:象征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是诗人理想中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潭上作》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乔
C. 杜甫 -
“雪翎禽过碧潭飞”中的“雪翎”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鸟
B. 雪花
C. 白色的雪 -
诗中“人间未有关身事”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忧虑
B. 超然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渔舟唱晚》——王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描绘,但张乔的《潭上作》更加强调对人间事物的超脱,而王维则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各有侧重,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