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三十六》
时间: 2025-01-09 14:3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观穹壤间,万变皆有穷。
何如顺天道,原始以知终。
清晨揽衣起,絺绤生秋风。
雍雍鸣雁来,灼灼酸枣红。
怅焉念所思,悲感集予衷。
佳期在何许,瑶草成枯蓬。
伫立望日月,劳心极。
白话文翻译
我观望天地之间,万物变化皆有尽头。
不如顺应天道,从初始就能知晓最终的结果。
清晨起床,穿上衣服,秋风轻轻吹拂。
大雁在空中鸣叫,红红的酸枣在阳光下闪耀。
我怅然若失,心中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那美好的时光究竟在何处,珍贵的草木如今变成了枯蓬。
我伫立凝望日月,心里感到极大的劳累。
注释
- 穹壤:指天地,穹为天,壤为地。
- 万变皆有穷:万物变化都有尽头,说明事物是有规律的。
- 天道:自然法则,顺应自然的规律。
- 絺绤:指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 雍雍:形容大雁的叫声。
- 灼灼:形容鲜明、耀眼的样子。
- 佳期:指美好的时光或约定。
- 瑶草:指美好的草木,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枯蓬:指枯萎的植物,象征失去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景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因参与建立明朝而被称为“开国功臣”。刘基的诗文风格独特,常常以哲理见长,善于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旅兴 其三十六》创作于元代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频繁,作者在旅途中抒发对人生、自然的思考,表达对未来的忧虑与期盼。此诗反映了他在变幻莫测的时代中,对人生意义及自然规律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旅兴 其三十六》是一首深具哲理和感情的诗作,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开篇“吾观穹壤间,万变皆有穷”便引人深思,作者通过观察万物变化,意识到事物的规律与终极。接下来的“何如顺天道,原始以知终”,则表明了他对顺应自然法则的认同,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描写清晨的场景时,诗人运用“清晨揽衣起,絺绤生秋风”,将自然的细腻与生活的真实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带有秋意的氛围。接着“大雁鸣来,灼灼酸枣红”的描写,生动地呈现了秋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色彩,然而随之而来的“怅焉念所思,悲感集予衷”又引入了一丝忧伤,使整个诗作在欢快与沉思之间徘徊。
最后几句“佳期在何许,瑶草成枯蓬”,更是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相结合,表达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观穹壤间,万变皆有穷:观察天地之间,万物变化皆有终结。
- 何如顺天道,原始以知终:不如顺应自然法则,从开始就能预知结果。
- 清晨揽衣起,絺绤生秋风:清晨起床,轻薄的衣服在秋风中飘动。
- 雍雍鸣雁来,灼灼酸枣红:大雁鸣叫而来,红色的酸枣在阳光下闪耀。
- 怅焉念所思,悲感集予衷:我心中怅然,思念涌上心头,感到悲伤。
- 佳期在何许,瑶草成枯蓬:美好的时光在哪里,珍贵的草木如今已成枯蓬。
- 伫立望日月,劳心极:我伫立凝望日月,心中感到极大的疲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晨揽衣起,絺绤生秋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佳期和瑶草进行比较,突出美好的事物在时间流逝后的枯萎。
- 拟人:用“鸣雁”表现自然的生动,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穹壤:象征天地之间的广阔与变化,代表着宇宙的无限与人生的渺小。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雁鸣:代表着思乡与团聚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酸枣:象征美好的事物,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吾观穹壤间”意指什么? A. 观察天空和大地
B. 观察人类社会
C. 观察自然现象 -
诗中提到的“清晨揽衣起”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惊慌
B. 宁静与思考
C. 忧伤 -
“佳期在何许”中的“佳期”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约定的日子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思念与人生感悟。
- 李白的《静夜思》:探讨思乡与时间流逝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刘基《旅兴 其三十六》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刘基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