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十三首)》
时间: 2025-01-09 14:5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诗(三十三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楚人将摐蜀,扬帆信江水。
江阔多西风,帆逸行不止。
日暮入海涛,极目无涯涘。
鲸鱼吹高浪,舵折樯竿圮。
顿足空号呼,烟波千万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楚国人驾船前往蜀地,乘风破浪顺江而行的场景。江面宽阔,西风劲吹,船帆高扬,行驶不停。傍晚时分,船只驶入海涛之中,远望无边无际的海岸。鲸鱼在海中翻腾,喷出高大的浪花,船的舵折断了,桅杆也塌了。此时,诗人无奈地跺脚呼号,眼前的烟波浩淼,仿佛无尽的旅途。
注释:
- 楚人: 指楚国的人,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
- 摐蜀: 指前往蜀地,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现今多指四川。
- 扬帆: 张开船帆,利用风力航行。
- 江阔: 江面宽阔。
- 西风: 从西方吹来的风,通常意味着航行的有利条件。
- 帆逸: 船帆高扬,顺风而行。
- 日暮: 黄昏时分,太阳落下。
- 极目: 远望,目光所及。
- 鲸鱼: 一种大型海洋生物,此处象征海洋的浩大。
- 舵: 控制船只方向的装置。
- 樯竿: 船上的桅杆,支撑帆的结构。
- 顿足空号呼: 表达诗人无奈和焦虑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或称刘伯温),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生于1311年,卒于1375年。他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世尊称其为“刘伯温”。其诗作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充满哲理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作者通过描绘航海的艰辛,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杂诗(三十三首)》通过航海的场景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艰辛。诗中楚人驾船而行,表面上看似顺风顺水,实则暗藏波涛汹涌的危险。西风的强劲与江面的浩渺相呼应,使得船只在行驶中显得渺小而无助。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景象中,加入了鲸鱼翻腾和船舵折断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航海的险恶与孤独感。
诗的最后,顿足号呼,表现出诗人无法掌控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抗争。在这烟波浩淼的背景下,诗人既感受到自然的壮阔,又感受到个人的渺小与孤独。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人将摐蜀:楚国人出发前往蜀地,暗示旅行的开始。
- 扬帆信江水:乘风破浪,顺江而行,展现了勇往直前的精神。
- 江阔多西风:宽广的江面,强劲的西风,象征着旅途的顺利。
- 帆逸行不止:帆高扬,行驶不停,表现出一种向前进发的态势。
- 日暮入海涛:黄昏时分,船只驶入波涛汹涌的海面,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艰辛。
- 极目无涯涘:远望无边的海岸,象征着未知与无尽的旅程。
- 鲸鱼吹高浪:自然的力量,鲸鱼的翻腾象征着海洋的浩瀚与惊险。
- 舵折樯竿圮:船的舵和桅杆折断,象征着命运的无常与突发的危机。
- 顿足空号呼:表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似乎在呼喊着命运的不公。
- 烟波千万里:描绘出辽阔无垠的海洋,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航海过程比作人生旅途,暗示人生的艰辛与不易。
- 拟人: 通过鲸鱼的描绘赋予自然以生命,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 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提升了诗歌的艺术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航海的艰辛,反映了人生旅程中的挑战与无奈,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人: 象征着勇敢追求梦想的人。
- 西风: 代表着机遇与挑战。
- 鲸鱼: 代表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控因素。
- 舵与樯竿: 象征着人生的方向与支撑,折断意味着失去控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楚人将摐蜀”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A. 魏国
B. 楚国
C. 蜀国
D. 晋国 -
诗中提到的“鲸鱼”象征着什么? A. 人的勇敢
B. 大海的浩渺
C. 船的安全
D. 旅行的顺利 -
“顿足空号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无奈与焦虑
D. 平静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的感慨,情感上更为深沉。
- 李白的《庐山谣》则注重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结合,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刘基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解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杂诗(三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