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
时间: 2025-01-07 22:07:2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钗头凤
作者: 袁荣法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丝丝柳。纤纤手。问他还记年时否。池塘碧。东风急。日长庭院,倚阑无力。惜。惜。惜。春来又。人依旧。无端佳约成孤负。高楼笛。花狼藉。而今翻觉,怕寻消息。悒。悒。悒。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条轻轻摇曳,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动。想问那人是否还记得往年的时光。池塘碧绿,东风吹来,阳光照耀,庭院里我倚着栏杆,感到无力。唉,唉,唉!春天又来了,但人依旧如故,空有美好的约定却成了孤独的失落。高楼上传来的笛声,花开得满地狼藉。而如今我感到惶恐,不敢去寻问她的消息。愁苦,愁苦,愁苦。
注释:
- 丝丝柳:指柳树的嫩枝,形容春天的生机。
- 纤纤手:形容女子手指细腻,通常代表柔美。
- 池塘碧:池塘水色碧绿,象征春天的景色。
- 东风急:春天的东风吹得急促,暗示春天的来临和急切的期待。
- 倚阑无力:靠在栏杆上感到无力,表达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 佳约成孤负:美好的约定却没有实现,表示失望。
- 高楼笛:高楼传来的笛声,象征遥远的思念。
- 花狼藉:花落满地,形容景象凄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春来”与“东风”都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荣法,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钗头凤》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春天的到来使诗人感到孤独与失落,加深了对旧日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钗头凤》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袁荣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个体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柳条、碧绿的池塘和急促的东风,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然而,诗人却在这样的春光中感到无力,似乎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使得他无法再回到那个充满生机的往昔。诗中的“无端佳约成孤负”一句,尤其让人感受到那份无奈的失落,仿佛曾经的美好只是短暂的幻影。
诗人的情感在“高楼笛”与“花狼藉”之间交织,笛声传来,带着遥远的思念,而花落满地则象征着年轻时的美好已成过往。全诗以“悒”字结尾,反复强调了心中的惆怅与愁苦,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伤。诗歌不仅在形式上精致,更在情感层面深入人心,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时光的复杂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丝丝柳。纤纤手。”:描写春天的柳条和女子的手,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柔美的情感。
- “问他还记年时否。”:引入思念的主题,表达对往昔的追忆。
- “池塘碧。东风急。”:描绘春天的景色,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日长庭院,倚阑无力。”:表现对未来的无奈感。
- “惜。惜。惜。”:反复叹息,强调了惋惜与无奈的情感。
- “春来又。人依旧。”:春天再来,然而人事已非,表现时间的无情。
- “无端佳约成孤负。”:美好的期许未能实现,表达失落。
- “高楼笛。花狼藉。”:笛声与花落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对立。
- “而今翻觉,怕寻消息。”: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显示内心的焦虑。
- “悒。悒。悒。”:重复的悒字,强调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手的描写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柔情。
- 对仗:如“池塘碧,东风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惜”和“悒”的重复使用,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春天带来的新生与旧爱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与柔情。
- 池塘:代表宁静与思忆。
- 东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笛声:引发思念与感伤。
- 花狼藉:象征凋零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丝丝柳”主要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反复出现的“悒”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兴奋
- D. 平静
-
“无端佳约成孤负”中的“孤负”意指?
- A. 实现承诺
- B. 忘记约定
- C. 失去期待
- D. 增加希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袁荣法《钗头凤》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感情的怀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袁荣法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袁荣法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