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声一夜水漫沙,垤鹳长鸣蚁出窠。
汀荇叶,石楠花,随意漂流拥钓槎。
白话文翻译:
大雨一夜之间,水淹没了沙洲,沙洲上的鹳鸟长鸣,蚂蚁也纷纷出窝。
水边的荇菜叶,开着石楠花,随意地漂流,拂动着钓鱼的小木筏。
注释:
- 雨声:指雨下的声音,描绘雨夜的氛围。
- 漫沙:水淹没了沙洲,表现出水势汹涌的景象。
- 垤鹳:指沙洲上的鹳鸟,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
- 窠:指蚁巢,暗示生灵的活动。
- 汀:水边的小洲。
- 荇:水生植物,常见于水边。
- 石楠花:指一种花卉,寓意美好的自然景色。
- 钓槎:小木筏,渔民用来钓鱼的工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反映出元代诗歌中对民生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代著名文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诗词、散文著称,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成就突出。刘基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渔歌子》系列是刘基在游历江南时创作的,受自然和渔民生活的启发,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渔歌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个雨夜的渔村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雨声一夜水漫沙”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湿润的氛围,雨声与水波声交织,宛如一曲自然的交响乐。接着,鹳鸟的鸣叫和蚂蚁的出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生命力。这些小细节不仅使景象更加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在雨后复苏的气息。最后一句“随意漂流拥钓槎”,则将渔民的生活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情感上温柔细腻,展现了刘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声一夜水漫沙:描写雨夜,水势将沙洲淹没,表现出雨的猛烈。
- 垤鹳长鸣蚁出窠:鹳鸟在沙洲上鸣叫,蚂蚁出窝,象征着生命的活跃。
- 汀荇叶,石楠花:水边的植物描绘出丰富的自然景色,增添诗的层次。
- 随意漂流拥钓槎:水流带动小木筏,体现了渔民的生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修辞手法:
- 拟人:鹳鸟的鸣叫与蚂蚁的活动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提升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声:象征自然的声音,暗示生活的节奏。
- 鹳:常与宁静、自然和谐有关的象征。
- 蚁:生命的活力,展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 荇、石楠花:代表水边的生机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渔歌子》是哪位诗人所作?
- A. 李白
- B. 刘基
- C. 杜甫
-
诗中“雨声一夜水漫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雪夜
- B. 雨夜
- C. 夕阳
-
“随意漂流拥钓槎”中的“钓槎”指的是什么?
- A. 钓鱼的工具
- B. 小船
- C. 渔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系列其他作品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但李白的表现更为奔放,而刘基的诗则显得更为细腻和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