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知子右司徒,分材靳齐奴。
诸仲财不如,财穷东市诛。
吁嗟石司徒,知子良不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表达对当时社会人际关系和财富观的思考。作者提到某个名为“右司徒”的人,他的儿子分辨人才、善于管理。而与此相比,许多朋友的财富却不及他,甚至因穷困到在东市被杀。最后,作者感叹“石司徒”,认为他所教导的儿子并非愚蠢。
注释
- 右司徒:古代官职名称,左、右司徒是位于高位的官员。
- 靳齐:指的是一种分配、管理的能力。
- 诸仲:指的是许多朋友或同伴。
- 东市:古代城市中的市场,可能暗指社会的经济环境。
- 吁嗟:感叹词,表示惋惜或感叹的情感。
- 石司徒:可能是另一个官员的名字,暗指有名望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览古四十二首”是杨维桢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当时对人际关系、财富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知子”开头,展现了一种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诗中提到的“右司徒”,不仅是对人才的赞赏,也暗示了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分析。杨维桢通过对比,揭示了财富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出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和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诗中“财穷东市诛”的句子,强烈地反映出贫富差距带来的生存压力,揭示出一个人若无财富,则可能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体现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最后的“知子良不愚”则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表明尽管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公,但仍有聪慧的人能够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知子右司徒:开篇即引入一个高官的儿子,表明他在社会中备受期待。
- 分材靳齐奴:表明他不仅懂得管理,也有能力分辨人才。
- 诸仲财不如:与他相比,许多朋友的财富显得微不足道。
- 财穷东市诛:揭示了贫穷可能导致的悲惨后果。
- 吁嗟石司徒:感叹另一位官员,暗示对人才教育的重视。
- 知子良不愚:最后强调聪慧的子女可以改变命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右司徒”与其他朋友的财富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差异。
- 感叹:用“吁嗟”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无奈和感叹。
- 隐喻:通过“东市”暗指社会的竞争和残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人才、财富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展开,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意象分析
- 右司徒:象征着高官和权力。
- 东市:象征着经济活动和社会竞争。
- 财穷:象征着贫困与社会边缘化的风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右司徒”是指什么? A. 一种官职
B. 一种财富
C. 一种教育 -
诗中提到的“东市”主要象征什么? A. 和平
B. 竞争与财富
C. 友谊 -
“知子良不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维桢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和财富的观察,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现实,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