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五月雨 陈子龙 〔明代〕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白话文翻译:
黄莺在啼鸣的地方,摇曳着一整天的稀疏雨丝。放眼望去,平坦的草地上人们都已离去,残留的红色点缀在碧绿的树丛中。耗费了无数的炉烟,却只能感受到轻微的寒意难以驱散。突然间,西楼上的花影和露水显现,仿佛在晴朗的天空中催促着黄昏的到来。
注释:
- 莺啼处:指黄莺啼叫的地方。
- 摇荡:形容雨丝飘动的样子。
- 一天:整天的意思。
- 疏雨:稀疏的雨。
- 极目:放眼望去。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断红:指残留的红色花朵或花瓣。
- 明:点缀。
- 费得:耗费。
- 炉烟:指炉中燃烧的烟,这里可能比喻温暖或努力。
- 轻寒:轻微的寒意。
- 难度:难以驱散或克服。
- 西楼:指西边的楼阁。
- 花影露:花影和露水,形容景象的美丽。
- 弄晴:在晴朗的天空中活动。
- 催薄暮:催促黄昏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轶群,明代文学家、抗清英雄。他的诗词多表现忠贞爱国之情,风格沉郁顿挫,尤以七言古诗见长。此诗可能创作于明末清初,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雨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断红明碧树”和“忽见西楼花影露”等句,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月雨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断红明碧树”和“忽见西楼花影露”等句,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黄莺在啼叫的地方,摇曳着一整天的稀疏雨丝,描绘了雨中的生动景象。
-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放眼望去,平坦的草地上人们都已离去,残留的红色点缀在碧绿的树丛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耗费了无数的炉烟,却只能感受到轻微的寒意难以驱散,隐喻了诗人对温暖和安慰的渴望。
-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突然间,西楼上的花影和露水显现,仿佛在晴朗的天空中催促着黄昏的到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摇荡一天疏雨”中的“摇荡”比喻雨丝飘动的样子。
- 拟人:“弄晴催薄暮”中的“弄晴”和“催薄暮”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 对仗:“断红明碧树”中的“断红”和“明碧”形成了色彩上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五月雨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展现了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 莺啼:黄莺的啼叫,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疏雨:稀疏的雨,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 断红:残留的红色花朵或花瓣,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时光。
- 碧树:碧绿的树丛,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的感觉。
- 花影露:花影和露水,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断红明碧树”中的“断红”指的是什么? A. 断裂的红色树枝 B. 残留的红色花朵或花瓣 C. 红色的天空 D. 红色的云彩
-
诗中的“费得炉烟无数”中的“炉烟”比喻什么? A. 温暖 B. 努力 C. 烟雾 D. 火焰
-
诗中的“忽见西楼花影露”中的“花影露”象征什么? A. 美丽和纯洁 B. 黑暗和寒冷 C. 悲伤和失落 D. 孤独和寂寞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陈子龙的《谒金门·五月雨》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陈子龙的《谒金门·五月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陈子龙诗集》:收录了陈子龙的诗词作品,是研究其诗词的重要资料。
- 《明诗选》: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是了解明代诗词的重要参考书。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诗词作品,并提供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