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息斋大学士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3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李息斋大学士 其二
作者: 邓文原 〔元代〕
从游僧寺醉江天,
疑语山亭濯涧泉。
能悟庄周齐物论,
能参居士在家禅。
竹西卜宅他乡老,
花底归朝上界仙。
寄我楚江烟雨笔,
每悬素壁一潸然。
白话文翻译:
从游僧院醉于江天之美,
疑惑间在山亭洗涤涧泉。
能够领悟庄周的齐物论,
也能参透居士的在家禅。
在竹林西边选址安宅,
在花丛底下归朝上界的仙。
请把我在楚江烟雨中写的诗,
每次都挂在素壁上泪流满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从游:游玩、游览。
- 息斋:李息斋,指李时中的号。
- 濯涧泉:洗涤溪水,涧泉指小溪与泉水。
- 齐物论:庄子的一篇哲学论著,主张万物平等。
- 居士:道教或佛教中指在家修行的人。
- 卜宅:选择居所。
- 楚江烟雨:指楚地的江河与烟雨,具有诗意的意象。
典故解析:
- 庄周:先秦哲学家,名周,号庄子,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尤其是齐物论部分强调物我之间的相对性。
- 居士:在佛教、道教中,指不出家的修行者,强调在世间的修行和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文原,元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表达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李息斋大学士而作,表现出对于李氏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痛惜。李息斋以高洁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著称,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他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李息斋的追思与怀念。开篇“从游僧寺醉江天”,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似乎是在回忆与李息斋一同游玩的时光。接着“疑语山亭濯涧泉”,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引发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周的齐物论和居士的在家禅不仅是对李息斋学识的肯定,也是诗人对理想人生态度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竹西卜宅他乡老,花底归朝上界仙”,通过意象的转换,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渴望在宁静的竹林中安居,或在花丛中归隐,形成了一种超脱的境界。最后的“寄我楚江烟雨笔,每悬素壁一潸然”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李息斋的深切怀念,泪水与诗句交织,令人动容。
整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蕴含了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元代诗人在自然与哲学之间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游僧寺醉江天 - 描绘诗人与友人在僧寺游玩时的愉悦心情。
- 疑语山亭濯涧泉 - 在山亭中,吟诵的声音与涧水的清流交融,反映了诗人的思考与疑惑。
- 能悟庄周齐物论 - 表达对庄子的哲学思考的共鸣,强调万物平等的智慧。
- 能参居士在家禅 - 认可居士的修行,展现对世俗修行的理解与赞美。
- 竹西卜宅他乡老 - 想象在竹林中安家,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花底归朝上界仙 - 归隐于花丛,追求超脱的境界。
- 寄我楚江烟雨笔 - 寄托情感与怀念于诗作。
- 每悬素壁一潸然 - 每次看到诗作,便不禁流泪,表达对李息斋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哲学。
- 对仗:如“竹西卜宅”和“花底归朝”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人文关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李息斋的悼念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天:象征自由与开阔的境界。
- 山亭:代表静谧和思考的空间。
- 涧泉:象征清澈与纯净的思想。
- 竹:象征高洁与隐逸的生活。
- 花:代表美好与生命的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齐物论”是出自哪位哲学家?
- A. 孟子
- B. 庄子
- C. 老子
- D. 荀子
-
诗人对李息斋的态度是什么?
- A. 崇敬与怀念
- B. 讽刺与批评
- C. 不屑与否定
- D. 无感与冷漠
-
诗中提到的“楚江烟雨”象征什么?
- A. 悲伤的情感
- B. 美丽的风景
- C. 自由的生活
- D. 高尚的理想
答案:
- B. 庄子
- A. 崇敬与怀念
- A. 悲伤的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头》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头》相比,邓文原的这首诗更加内敛,情感更为细腻,李白则侧重于豪放与壮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庄子与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