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招杂诗四首》

时间: 2025-01-19 20:08:11

前山雨退花,余芳栖老木。

卷藏万古春,归此一窗竹。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

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招杂诗四首
作者:吕祖谦

前山雨退花,余芳栖老木。
卷藏万古春,归此一窗竹。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
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前面的山雨刚刚停歇,花儿在涓涓细雨中显得更加娇艳,余香依旧在老树上徘徊。
春天的美好景象被卷藏起来,归于我这一扇窗外的竹林之中。
阳光的倒影在窗台上泛动,秀丽的色彩似乎可以用手去抓取。
丰腴的菜肴正适合晚餐,比起五鼎美味的肉菜更让人满足。


注释:

字词注释:

  • 前山:前面的山。
  • 雨退:雨停了。
  • 余芳:剩余的花香。
  • :栖息,停留。
  • 卷藏:卷起隐藏。
  • 万古春:指永恒的春天。
  • 浮光:浮动的光影。
  • 泛轩槛:在窗台上泛动。
  • 秀色:美丽的色彩。
  • 丰腴:丰盛的食物。
  • 五鼎肉:指五鼎盛宴的肉。

典故解析:
“万古春”可以理解为古代诗人对春天永恒的向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五鼎肉”则常用来形容丰盛的美食,出自古代的烹饪文化,常代表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祖谦(1190-1260),字子默,号东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透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面对外敌入侵和社会动乱,他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吕祖谦的《明招杂诗四首》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描绘的山雨、花香、老木,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前山的细雨带来的是花朵的娇艳和树木的余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接着,诗人通过“卷藏万古春”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永恒与美好,似乎一切美好都凝聚在他窗外的竹林中,形成了一个静谧的庇护所。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则通过光影的流动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室内,似乎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触手可及,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最后一句“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更是以食物的丰盛来比拟内心的满足,显示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山雨退花,余芳栖老木。
    描述了雨后的山景,花朵在雨水中愈加娇艳,花香依旧留在古老的树木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自然的氛围。

  2. 卷藏万古春,归此一窗竹。
    指将永恒的春天卷藏于窗外的竹林中,表达了一种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珍惜。

  3.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
    光影在窗台上浮动,色彩美丽,仿佛可以用手抓取,生动地描绘了光与色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

  4. 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
    诗人将丰盛的菜肴比作五鼎的美味,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强调精神上的富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秀色若可掬”比喻美丽的色彩如同可以抓取的物体,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拟人:将花香与树木的结合拟人化,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字数和语调上的对称,使得诗歌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质朴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更新。
  • :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老木:代表着岁月与坚韧。
  • :象征着清雅与持久。
  • :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食物:象征着生活的满足与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前山雨退”指的是什么时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丰腴当夕餐”中“丰腴”指的是什么?
    A. 贫乏的食物
    B. 丰盛的食物
    C. 清淡的食物
    D. 过期的食物

  3. 诗人通过窗外的竹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B. 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人际关系的疏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为题材,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表达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吕祖谦与王维的比较
吕祖谦的诗重在对自然细致的观察与内心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融入了佛教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相似,但在情感表达和意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吕祖谦诗文集》
  4. 《王维诗歌研究》
  5. 《李白与唐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