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帘花散,难与东风算。
拈得金针丝又乱,尚剩檀心一半。
几回黛蹙双蛾,斜添红缕微波。
闲看燕泥欲堕,柳绵吹满轻罗。
白话文翻译:
绣帘上的花瓣纷纷飘散,难以和东风进行计算。
我轻拈金针细丝,却又弄得一团乱,心中只剩下半分檀香。
几次眉头紧蹙,眼角流露出淡淡的红晕。
闲适地看着燕子在泥土上欲要栖息,柳絮在轻罗上随风飘荡。
注释:
- 绣帘:指绣有花纹的帘子,常用于窗前。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金针丝:细如金针的丝线,象征细微事物。
- 檀心:檀香木的心材,常用来比喻芳香的心情或感情。
- 黛蹙:眉头微微皱起,形容忧愁或思虑。
- 红缕微波:形容眼角的红晕和轻柔的波动。
- 燕泥:燕子在泥土上栖息,暗示春天的来临。
- 柳绵:柳树的绵絮,象征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绪变化,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龙(约1580-1640),明代诗人,字景山,号少山,生于福建,后流亡于南明。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末动荡时期,作者身处乱世,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虑。诗中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不仅是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开篇“绣帘花散,难与东风算”,以花瓣飘散引出春风,营造出一种失落的氛围,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拈得金针丝又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诗中“几回黛蹙双蛾”一句,表现了内心的忧愁和思虑,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最后两句“闲看燕泥欲堕,柳绵吹满轻罗”,则将视角转向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出一种闲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绣帘花散,难与东风算”:描绘春天的花瓣飘落,象征着失去与惆怅。
- “拈得金针丝又乱,尚剩檀心一半”:表现生活琐事的烦乱,内心美好的情感却仍在。
- “几回黛蹙双蛾,斜添红缕微波”:描写诗人因思虑而皱眉,眼角的红晕流露出情感的细腻。
- “闲看燕泥欲堕,柳绵吹满轻罗”: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悠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针丝”比喻细微的烦恼。
- 拟人:如“燕泥欲堕”,赋予燕子情感。
- 对仗:如“黛蹙双蛾,斜添红缕”,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绣帘: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细腻。
- 东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金针丝:象征生活琐事的复杂与烦恼。
- 檀心:象征内心的纯净和美好。
- 燕子与柳绵: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绣帘花散”意指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生活的失落
C. 繁花似锦 -
“几回黛蹙双蛾”中的“黛蹙”指的是?
A. 微笑
B. 皱眉
C. 眼泪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
C. 对爱情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 苏轼《水调歌头》:对人生的深刻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陈子龙的《清平乐》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但前者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后者则更关注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