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忆秦娥 题画兰、玉簪
原文展示
风细细。如梦如烟情味。玉作钗梁香结佩。背人初绾髻。何处秋江无际。剩有烛儿窥泪。弄粉调脂都不会,芬馨缄欲寄。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拂,犹如梦境与烟雾般的情思。用玉制成的钗子和香结佩挂在身上。背对着人,刚刚把发髻扎好。哪里有无边无际的秋江呢?只剩下烛光偷偷地窥探我的泪水。我调粉抹脂的技艺却无从施展,芬芳的香气想要寄托却又难以言表。
注释
- 风细细:微风轻柔,形容环境的宁静。
- 如梦如烟:形容情感的轻盈淡薄,难以捉摸。
- 玉作钗梁:指用玉石制成的发钗,象征高贵和美丽。
- 香结佩:香气缭绕的装饰品,显得典雅。
- 背人初绾髻:在他人面前未曾整理好发髻,暗示隐秘的情感。
- 秋江无际:秋天的江面广阔无边,象征孤独和无尽的思绪。
- 烛儿窥泪:蜡烛光线映照,似乎在暗中观察泪水,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弄粉调脂:指化妆,表达对美的追求。
- 芬馨缄欲寄:想要寄出芬芳的情感却无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觐虞是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兰花与玉簪,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头的“风细细”便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随后以“如梦如烟”的比喻,表达了情感的虚幻与难以捉摸。诗中的“玉作钗梁香结佩”,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女性形象,也象征着一种高贵的气质。在“背人初绾髻”的情景中,诗人展现了一种羞涩和隐秘的情感,伴随而来的是对秋江景致的思考,暗示了孤独与思念的心境。最后,烛光的描写仿佛在窥探诗人的泪水,突显了其内心的脆弱与无奈,而“弄粉调脂”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情感寄托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细细。如梦如烟情味:描绘了轻柔的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细腻的情感。
- 玉作钗梁香结佩:用玉制成的发饰和香气四溢的佩物,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背人初绾髻:背对着他人整理发髻,表现出一种害羞和隐秘的情感。
- 何处秋江无际:在广阔的秋江上,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尽的思绪。
- 剩有烛儿窥泪:烛光映照着泪水,暗示着内心的脆弱与思念。
- 弄粉调脂都不会,芬馨缄欲寄:对化妆的无能为力,表达了对情感寄托的渴望,却又无从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梦”和“烟”,增加了情感的虚幻感。
- 拟人:烛光“窥泪”,赋予了烛光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加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珍惜,以及对生活中细腻情感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轻盈与柔情。
- 玉:象征高贵与纯洁。
- 髻:象征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秋江:象征孤独与思念。
- 蜡烛: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情感的细腻。
这些意象不仅在视觉上给读者以感受,更在情感层面引发共鸣,体现了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细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暖意 B. 冷漠 C. 细腻
- “玉作钗梁”的“玉”象征着什么? A. 贪婪 B. 高贵 C. 贫穷
- 诗中“烛儿窥泪”是指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快乐的时光 C. 忘却的痛苦
答案
- C. 细腻
- B. 高贵
- A. 生命的脆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类似的情感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对爱情的细腻思考。
诗词对比
- 谢觐虞《忆秦娥》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意象表达女性心中的情感波动,但谢觐虞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的情绪,而李清照则更强调爱情的甜美与痛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