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
连横 〔近代〕
海门风涌起鲸波,
舟子迢迢击楫歌。
欲把蓑衣残照曝,
钓竿挥作鲁阳戈。
白话文翻译:
海门的风卷起了巨大的波浪,
渔夫在遥远的海上划船高歌。
他想把渔衣在余晖中晒干,
手中的钓竿仿佛挥舞着鲁阳的战戈。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门:指海的入口,这里特指海边的一个地名。
- 鲸波:指巨大的海浪,鲸鱼翻腾起的波浪。
- 舟子:渔夫,指在船上捕鱼的人。
- 迢迢:形容遥远,这里形容渔夫的行程。
- 击楫:划船的动作,楫是船桨。
- 蓑衣:用草或麻制成的防水衣服,渔夫常用的衣物。
- 残照:指夕阳的余晖。
- 鲁阳戈:鲁阳是古代战斗的地方,戈是一种武器,隐喻渔夫的钓竿像武器般有力。
典故解析:
“鲁阳戈”可以看作是对古代战争的隐喻,表明渔父在自然界中的艰难与挣扎,借用战争的意象来增强渔父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连横(1880-1944),字惟庵,号秋水,近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与历史学家,生于福建。其作品多反映其对社会、历史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渔父》写于社会动荡时期,作者以渔父的形象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体现了对传统生活的怀念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渔父》这首诗,以渔夫为主体,充分展现了海洋的广阔与渔夫的坚韧。开篇“海门风涌起鲸波”,描绘出海面波涛汹涌的壮丽场景,仿佛预示着渔夫面临的挑战。紧接着“舟子迢迢击楫歌”,不仅表现了渔夫在海上孤独的旅程,更隐含了他不屈的精神。渔夫在风浪中依旧高歌,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欲把蓑衣残照曝”一句,渔夫在夕阳下晒干蓑衣,既有对生活的归属感,也象征着他在大自然中的一份安宁。最后一句“钓竿挥作鲁阳戈”,则是以战争的形象来比喻捕鱼,既体现了渔夫与自然斗争的艰辛,也让人感受到他在生活中勇敢无畏的精神。
整首诗融合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渔夫的内心情感,体现了渔夫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门风涌起鲸波:描绘了海的壮丽场景,波涛汹涌,暗示渔夫面临的艰难。
- 舟子迢迢击楫歌:渔夫在遥远的海上划船,表现出他在风浪中不屈的精神。
- 欲把蓑衣残照曝:渔夫想在夕阳下晒干渔衣,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的归属与安宁。
- 钓竿挥作鲁阳戈:将钓竿比作武器,体现渔夫与自然的斗争与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钓竿比作战戈,增加了意象的丰富性。
- 拟人:通过“击楫歌”体现渔夫的生命力。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的方式,使得朗朗上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门:象征广阔与未知。
- 鲸波: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壮观。
- 舟子:渔夫的象征,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蓑衣:象征渔夫的生活方式与传统。
- 钓竿:既是捕鱼工具,也是斗争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河边 B. 海边 C. 山边 -
渔父在诗中用什么工具捕鱼?
A. 网 B. 钓竿 C. 叉 -
“欲把蓑衣残照曝”的意思是什么?
A. 渔夫想洗衣服 B. 渔夫想晒衣服 C. 渔夫想穿衣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y 陆游
诗词对比:
连横的《渔父》和柳宗元的《江雪》都描绘了自然场景中的孤独感与坚韧的精神。前者通过渔夫的高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后者则通过雪景展现出一种孤寂的美。两者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乐观,后者则更加沉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歌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连横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