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五更
马钰 〔元代〕
一鼓乾坤入洞。便把虚无拈弄。
离坎自交宫,澄湛寂然无梦。
无梦。无梦。别我魔军大恸。
白话文翻译:
在黎明的时刻,鼓声响起,天地仿佛都沉浸在一片虚无之中。
我将这虚无细致地玩弄。
离开了困境,进入了交融的境地,心境清澈,宁静得没有梦境。
没有梦境,没有梦境。请别让我与魔军的悲恸相连。
注释:
- 一鼓:第一声鼓响,象征着晨曦的开始。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拈弄:把玩、玩弄。
- 离坎:古代易经中的卦象,代表从困境中解脱。
- 交宫:指的是心灵的交融与和谐。
- 澄湛:清澈、宁静。
- 无梦:没有梦境,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 魔军:比喻内心的烦恼与痛苦。
典故解析:
- 离坎:出自《周易》,意指从困境中解脱,反映了诗人对内心挣扎的理解与超脱。
- 一鼓:在古代,鼓声常常用于唤醒和召集,象征着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道教哲学及对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在对抗内心的困惑与外界的纷扰中,试图寻求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宁静。
诗歌鉴赏:
《如梦令 五更》是马钰的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晨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超脱的追求。开篇以“一鼓乾坤入洞”引入,鼓声响起,象征着清晨的到来,天地间一片寂静,给人一种从混沌到清明的转变。接下来的“便把虚无拈弄”则展现了诗人对虚无状态的把握与思考,似乎在说,生活的真谛在于掌握内心的宁静。随着“离坎自交宫”,诗人进一步揭示了从困境中解脱的喜悦,心境的澄澈与宁静。
重复的“无梦”不仅加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还强调了诗人对梦境的超脱,象征着对痛苦与烦恼的摆脱。最后一句“别我魔军大恸”,将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痛苦结合,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扰时的无奈与渴望解脱的心情。整首诗如梦似幻,却又直指人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鼓乾坤入洞:鼓声响起,天地都进入了一种宁静的状态,象征着新生的开始。
- 便把虚无拈弄:对虚无的把玩,反映诗人对生活意义的探寻。
- 离坎自交宫:从困境中解脱,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宁静。
- 澄湛寂然无梦:心境清澈宁静,没有梦境的干扰。
- 无梦。无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别我魔军大恸:与内心的痛苦告别,渴望解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挣扎比作“魔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离坎自交宫”,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渴望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超脱与安宁。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着清晨的来临,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虚无:反映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离坎:困境与解脱的象征,体现了人生的挣扎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鼓”指的是什么?
A. 鼓声响起的时刻
B. 第一个鼓
C.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
“澄湛寂然无梦”中“无梦”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没有愿望
B. 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C. 对现实的逃避 -
诗中提到的“魔军”指代什么?
A. 外界的敌人
B. 内心的痛苦与烦恼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但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珍惜。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往昔的怀念,风格更加柔美细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