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动黄花影乱。月上纱窗一半。夜坐觉寒生,烛尽香残梦断。人倦。人倦。怕听哀鸿啼怨。
白话文翻译:
风吹动黄花影子摇曳不定,月光照在纱窗的一半。夜里静坐感到寒意袭来,蜡烛快要熄灭,香气已尽,梦也随之断绝。人感到疲倦,心中无奈,只怕听见悲鸿的哀鸣与怨怼。
注释:
- 黄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 纱窗:用纱布做的窗户,能透光但挡风。
- 夜坐:在夜间静坐,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烛尽:蜡烛快要熄灭,象征时间的流逝。
- 香残:香气消散,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即将结束。
- 哀鸿:指悲伤的鸿雁,常用来象征孤独与离别。
典故解析:
“哀鸿”出自《离骚》,常用来比喻孤独和哀伤的情绪。在古代,鸿雁被视为秋冬季节的候鸟,它们的叫声往往使人感到凄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邓繁桢,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对人情的影响,风格清新而富有深意。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值菊花盛开之时,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孤寂和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 秋夜》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凄凉。开头两句,风吹动着黄花的影子,月光透过纱窗洒入,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美好。然而,随着后面的描写,诗人慢慢揭示了内心的寒意与孤独。夜坐之际,寒意袭来,蜡烛将尽,香气散去,仿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这一刻消逝。最后的“人倦”,更是将那种无奈与孤独推向高潮,直面内心的疲惫与对哀伤的畏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秋夜的清冷与思念的情绪。在形式上,诗句简练,意象丰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动黄花影乱”:描绘秋风中的菊花,影子摇曳,传达出一种动感与生命的气息。
- “月上纱窗一半”:月光透过纱窗,创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暗示夜的静谧。
- “夜坐觉寒生”:夜间静坐,感受到寒意,象征内心的孤寂。
- “烛尽香残梦断”:蜡烛快要熄灭,香气消逝,梦境破灭,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人倦”:表明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 “怕听哀鸿啼怨”:对未来悲伤的预感,强调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的影子比作生命的流动。
- 拟人:蜡烛与香气的消逝,赋予了物品以情感。
- 对仗:如“烛尽香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秋夜孤寂的感受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深刻地揭示了人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秋天的生命力与美好。
- 月光:象征团圆与思念。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 A. 玫瑰
- B. 菊花
- C. 兰花
-
“哀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和平
-
诗中表现的情感基调是?
- A. 愉悦
- B. 忧伤
- C. 激昂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梦”为主题,展现了女性在孤独中对往昔的追忆,情感深邃,展现出不同的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