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时间: 2025-01-04 13:23:33

水声㶁㶁山中路,林深不知林外雨。

转来涧深不可渡,沿流直过前山去。

前山脚下溪路斜,隔江遥见山人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声㶁㶁山中路,林深不知林外雨。
转来涧深不可渡,沿流直过前山去。
前山脚下溪路斜,隔江遥见山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行走的情景:山涧流水潺潺,声响不断;在幽深的林中,竟不知道外面下着雨。山涧转弯处水深得无法渡过,水流直奔前面的山去。在前山脚下,溪水沿着斜坡流去,隔着江面遥望,能见到山中的人家。

注释

  • 㶁㶁:形容水流声,似“潺潺”声。
  • 林深:树林茂密,深邃。
  • 不可渡:指水流湍急,无法渡过。
  • 前山:指诗人所见的前方的山。
  • 遥见:远远地看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诚,元代诗人,生平较少资料,主要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传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行途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此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行走于山中时,敏锐地捕捉到自然景色的细腻变化,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的开头以“水声㶁㶁山中路”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山涧中的流水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林深不知林外雨”,则通过对比,展示了林中环境的封闭与外界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的分隔感和人内心的孤独。

第三句“转来涧深不可渡”,描述了山涧的险峻与无法逾越的现实,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与困难。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在“沿流直过前山去”中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暗示着克服困难的希望。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在前山脚下的溪路,遥望着隔江的人家,给人以温暖与归属感,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巧妙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声㶁㶁山中路:描绘山中小路旁流水的声音,生动形象。
  2. 林深不知林外雨:表现林中环境的封闭,外面的雨水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3. 转来涧深不可渡:山涧的深邃与险峻,象征生活中的困难。
  4. 沿流直过前山去:水流的方向,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希望。
  5. 前山脚下溪路斜:描绘自然景观,展现诗人对美的感受。
  6. 隔江遥见山人家:远望山中人家,传达温暖和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流水声“㶁㶁”生动形象,仿佛在诉说。
  • 对比:林中与林外,孤独与温暖的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 意象:山涧、水流、山人家等意象,交织出自然的美与生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行的经历为线索,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情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韵律。
  • 林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涧深: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阻碍。
  • 山人家:象征归属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声㶁㶁”描述的是: A. 风声 B. 雨声 C. 水流声

  2. 诗人通过“林深不知林外雨”来表达什么? A. 对外界的好奇 B. 对孤独的感受 C. 对雨的厌恶

  3. “转来涧深不可渡”中的“不可渡”意指: A. 可以横渡 B. 无法渡过 C. 渡过很难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写,展现出壮丽的山水景象和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古诗十九首》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山水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