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晋卿春晓图》
时间: 2025-01-01 18:32: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王晋卿春晓图
作者: 林环 〔明代〕
忆昔扁舟经洞庭,
夜凉落月潮水平。
舟行数里不知远,
隔林隐隐闻鸡声。
推篷起视西山麓,
烟景微茫接溪曲。
芳草依稀谢朓村,
绿树深沉子真谷。
须臾旭景开曈昽,
千山万山图画中。
谁家楼阁依晴翠,
朱门绣幕垂东风。
楼外园林春已遍,
楼中美人梦初断。
疏帘半卷落花深,
年华却逐莺声换。
别来烟月几经秋,
楚天西望空生愁。
玉堂此日见图画,
仿佛湖山曾旧游。
何时拂衣赋归去,
孤棹还寻旧游路。
雨过芳洲春水深,
更拟蹇裳采芳杜。
白话文翻译
回忆往昔,我乘小舟经过洞庭湖,夜晚凉爽,明月照映潮水平静。小舟行驶了好几里,却不知道距离多远,隔着树林隐隐约约听到鸡鸣声。
我推开船篷,向西山的山麓望去,烟雾迷蒙,山水相接。芳草稀疏,隐约可见谢朓村,绿树浓密,深沉如子真谷。
转眼间,旭日东升,光明照耀,千山万水如同画卷一般。那边是谁家楼阁依偎在晴空翠绿之中,朱门绣幕随东风轻垂。
楼外的园林春色已遍,楼中美人的梦刚刚断醒。疏卷的帘子半卷,落花深深,岁月却随着莺声流转。
自从别离,烟月已经历几秋,望向楚天,心中生愁。今天在玉堂中见到这幅画,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游玩的湖山。
不知何时才能拂衣归去,孤舟再次寻访旧游之路。雨后芳洲春水已深,更想穿上蹇裳去采芳杜。
注释
- 扁舟:指小船。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
- 晓:这里指清晨的景象。
- 晓景:朝阳的景象。
- 朱门绣幕:指富贵人家的门窗装饰华丽。
- 莺声:指黄莺的叫声,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蹇裳:古代一种女子的裙子,指代采花的女子。
- 芳杜:可能指芳香的植物,也可以理解为花草茂盛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谢朓村:谢朓,东晋诗人,以其诗风清丽见长,常被引用。
- 子真谷:古代诗人子真(王维)所写的山谷,象征宁静与自然。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常用来描写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环,明代诗人,生于浙江,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美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流畅,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美丽景色与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在春天的晨曦中,轻舟行驶,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王晋卿春晓图》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切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诗人追忆过去的旅程,洞庭湖的夜色涟漪和晨曦的微光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不仅描绘了外部的自然景象,还深刻表现了内心情感的变化,从对美景的赞美逐渐转向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是“别来烟月几经秋,楚天西望空生愁”,一语道出离别的无奈与愁苦。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舟行于水,到山林的隐约,再到楼阁与园林,最后归结于对故乡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情。最后的“孤棹还寻旧游路”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蕴含着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整个诗篇在画面与情感的交融中,形成了一种恬淡而又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扁舟经洞庭:回忆曾乘小舟穿越洞庭湖。
- 夜凉落月潮水平:夜晚气温凉爽,明月照耀着平静的潮水。
- 舟行数里不知远:小舟行驶了几里,却不知道已经走得多远。
- 隔林隐隐闻鸡声:隔着树林,隐约听到鸡鸣声。
(依此类推进行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画卷,展示出画面之美。
- 拟人:通过“莺声换”,使自然生动起来。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与流动。
- 洞庭湖:象征广阔的自然与心灵的归属。
- 鸡声:代表早晨的宁静与生活的气息。
- 西山:象征遥远的故乡。
- 楼阁:象征人间的繁华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夜凉落月潮水平”,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A. 洞庭湖
B. 西山
C. 谢朓村
答案:A -
诗人回忆往昔的情感是?
A. 高兴
B. 失落
C. 思乡
答案:C -
“孤棹还寻旧游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归家的渴望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林环《题王晋卿春晓图》的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之涣更为壮阔,林环则更为细腻,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