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仙 岁暮寄子鱼》
时间: 2024-12-29 18:54: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燃霄馀景。任浮梗年年,沧海如镜。
弥望荻花衰,满江湖征鸿已病。
沙鸥飞去,恍误认碧空帆影。
孤耿。向夜深远磬敲冷。
凭阑断山剩水,待毫端惊涛恣迸。
市寂灯昏,此夕楼台高迥。
月走龙沙,月依龙井。
枕潮犹打。春似茗。
荷波自汎烟艇。
白话文翻译
夕阳余晖照耀着天空,浮动的木筏年复一年,海面如同一面镜子。
远望荻花已衰败,江湖上已经看不见征鸿的身影。
沙鸥飞走了,仿佛在错误地认错了天空中的帆影。
孤独而清冷,向着夜深敲响了远处的磬声。
倚靠栏杆,只见山水残留,期待着笔端激起的惊涛。
市井寂静,灯光昏暗,这一晚,楼台高耸入云。
月亮在龙沙上游走,月光依旧照映在龙井。
潮水仍在拍打,春天似乎如同茶香般扑面而来。
荷叶轻轻荡漾,烟雾缭绕的小艇在水面上漂浮。
注释
- 燃霄:指燃烧的云彩,形容晚霞。
- 浮梗:漂浮的木筏,象征着流逝的时光。
- 沧海如镜:形容海面平静,仿佛一面镜子。
- 荻花:一种植物,象征衰败。
- 征鸿:指归来的大雁,象征游子。
- 沙鸥:一种鸟类,象征孤独。
- 磬:一种打击乐器,发出清脆的声响。
- 惊涛恣迸:形容海浪汹涌,气势磅礴。
- 龙沙、龙井:地名,指的是特定的自然景观。
- 烟艇:轻盈的小船,象征生活的闲逸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鸿,现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思。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岁暮之际,诗人以江湖景色寄托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的哲思。开篇“燃霄馀景”便设置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哀伤的氛围,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浮梗,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通过“沧海如镜”的描写,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同时也隐含着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在“弥望荻花衰”一句中,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映射出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的思考。诗中的“沙鸥飞去”则有一种错觉的表现,仿佛在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透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最后的“春似茗,荷波自汎烟艇”则用一种轻松淡雅的意象,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生活有苦,也要在其中找到乐趣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燃霄馀景:夕阳的余晖,象征着生命的最后一抹光辉。
- 任浮梗年年,沧海如镜:时间的无情流逝,使得眼前的海面显得格外平静。
- 弥望荻花衰:远望之际,发现荻花已然凋零,感叹生命的衰败。
- 满江湖征鸿已病:江湖上早已不见归来的大雁,暗示游子的困苦与无奈。
- 沙鸥飞去:孤独的沙鸥在飞去,象征失去的时光和自由。
- 恍误认碧空帆影:诗人似乎在幻想失去的东西。
- 孤耿:孤独的心情。
- 向夜深远磬敲冷:夜深人静时,远方传来清冷的磬声,增添孤寂感。
- 凭阑断山剩水:倚靠栏杆,只见残余的山水,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失落。
- 待毫端惊涛恣迸:期待着笔尖涌出的激荡情感。
- 市寂灯昏,此夕楼台高迥:夜晚的城市寂静,楼台高耸,象征孤独与思考。
- 月走龙沙,月依龙井:月光在特定的自然景观中游走,增添了诗的意境。
- 枕潮犹打:潮水仍在拍打,象征生活的继续。
- 春似茗:春天如同茶香,暗示对生活的温柔期待。
- 荷波自汎烟艇:荷叶轻轻荡漾,小艇在烟雾缭绕中漂浮,象征闲适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人生的隐喻。
- 拟人:自然现象具有人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燃霄:象征暮年与短暂的美好。
- 沧海如镜:象征平静的内心与外部世界。
- 荻花:象征衰老与无常。
- 征鸿:代表游子与思念。
- 沙鸥:象征孤独与自由。
- 月光:代表希望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燃霄馀景”指的是: A. 早晨的阳光
B. 傍晚的夕阳
C. 正午的阳光
D. 黄昏的余晖 -
“弥望荻花衰”中的“荻花”象征: A. 生机勃勃
B. 时光流逝
C. 伤感与衰败
D. 春天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沙鸥”代表: A. 欢乐的心情
B. 失去的自由与孤独
C. 归来的游子
D. 渴望的生活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温庭筠。
- 《江雪》 - 柳宗元。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石湖仙 岁暮寄子鱼》都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思乡之情,但前者更倾向于直接的情感表达,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观渲染内心的孤独。
- 《江雪》同样用了自然意象来表现孤独,意境更为冷峻,与《石湖仙》的细腻柔和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李某某。
- 《古诗词入门》 - 张某某。
- 《诗词的美与哲学》 - 王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