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树春融绛蜡凝,
春风寂寞掩柴荆。
画眉卢女娇无奈,
龋齿孙娘笑不成。
已怕宿妆添蝶粉,
更堪暖蕊闹蜂声。
一般疏影黄昏月,
独爱寒梅恐未平。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芳树上,花瓣似绛蜡般凝聚,
春风轻轻拂过,却让人感到寂寞,掩映着柴荆。
画眉鸟的歌声如同娇羞的女子,但她们无可奈何,
龋齿的孙娘笑得不成样子。
我已经害怕了夜晚的妆容被蝶粉所添,
更何况春暖花开的声音惊扰了蜜蜂。
在黄昏的月光下,疏影摇曳,
我独爱寒梅,恐怕它的清冷还未平息。
注释:
- 芳树:指芳香的树木,象征春天。
- 绛蜡:形容花瓣颜色如红蜡般鲜艳。
- 画眉:一种鸟,能歌善舞,象征美好。
- 卢女:指美丽的女子。
- 龋齿:蛀牙,形容人的外貌。
- 宿妆:指前一晚化的妆容。
- 暖蕊:指温暖的花蕊。
- 疏影:影子稀疏而动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叔问,号隐庵,金代诗人,晚号“天外飞仙”。他生于战乱时期,生活在金朝的动荡与南宋的对峙之中,诗风清新,擅长抒情。元好问的诗歌多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杏花》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人情世态的感慨。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自然景象与社会观察,反映了诗人对女性美与自然美的敏感。
诗歌鉴赏:
《杏花》是元好问围绕春天的美丽景象与人情世态而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对杏花、春风、画眉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春日气息。首联以“芳树春融绛蜡凝”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鲜花,使人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春光中。接着,诗人将这种春的温暖与“春风寂寞掩柴荆”相对比,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感。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画眉卢女”和“龋齿孙娘”的描绘,表现了对女性美的欣赏与对年龄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已怕宿妆添蝶粉”,进一步揭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寒梅”的独爱,传达出一种对坚韧与清冷的向往。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交织着深刻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树春融绛蜡凝:春天来临,芳树的花朵如绛蜡般鲜艳,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春风寂寞掩柴荆:春风虽温柔,却使人感到孤独,柴荆的掩映增添了这种寂寞。
- 画眉卢女娇无奈:画眉鸟的歌声如同娇羞的女子,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 龋齿孙娘笑不成:形容孙娘的笑容因年华流逝而显得不再美好,暗含对时光的感怀。
- 已怕宿妆添蝶粉:对夜晚妆容的担忧,反映出对美的珍惜和脆弱。
- 更堪暖蕊闹蜂声:温暖的花蕊吸引了蜜蜂,春天的生机与喧闹。
- 一般疏影黄昏月:在黄昏的月光下,疏影摇曳,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 独爱寒梅恐未平:作者独爱寒梅,表达了对坚韧与清冷的向往,似乎在担忧春暖花开后,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是否仍会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寂寞掩柴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春风带来的孤独感。
- 对仗:如“画眉卢女娇无奈,龋齿孙娘笑不成”,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柔美与坚韧共存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同时也象征孤独。
- 画眉:象征美好与欢愉。
- 寒梅:象征坚韧与孤高,具有反叛性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风寂寞掩柴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开心
- D. 激动
-
“已怕宿妆添蝶粉”的意思是?
- A. 害怕被打扰
- B. 害怕花儿凋谢
- C. 害怕美丽被时间磨灭
- D. 害怕春天来临
答案:
- B. 孤独
- C. 害怕美丽被时间磨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比较《杏花》与李白的《庐山谣》,可以看到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其情感更为奔放,富有豪情。而元好问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柔美与忧伤的结合,表现出内心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