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逃行》

时间: 2025-01-01 17:57:24

北风破肉胡兵利,汉将驱人死胡地。

丈夫四出妇女号,长安十日城门闭。

夜入南山忍冲虎,尚胜迢迢随捕虏。

城中有地尽蓬篙,城下何人种禾黍!

夜间董逃四面歌,却思乡土泪滂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风破肉胡兵利,汉将驱人死胡地。
丈夫四出妇女号,长安十日城门闭。
夜入南山忍冲虎,尚胜迢迢随捕虏。
城中有地尽蓬篙,城下何人种禾黍!
夜间董逃四面歌,却思乡土泪滂沱。

白话文翻译:

北风呼啸,胡人的军队势头凶猛,汉朝的将领们驱赶着人们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死去。
壮汉们纷纷出征,女人们在家中悲号,长安的城门已经封闭了十天。
夜间进入南山,面对猛虎也忍耐着,然而比起长途跋涉去追捕奴隶来说,这样的忍耐更为可贵。
城中土地满是蓬蒿,城外却无人在播种稻谷和黍米!
夜里,董逃在四面歌唱,却想念故乡,泪水潸然流下。

注释:

  • 破肉:形容北风凶猛,似乎能撕裂肉体。
  • 胡兵:指的是胡人的士兵。
  • 汉将:汉朝的将领。
  • 四出:指男子出征作战。
  • 妇女号:指妇女在家中悲号。
  • 长安十日:指长安城已经封闭十天,代表困境。
  • 南山:可能指南方的山地,象征着艰难。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董逃:可能指的是一种歌唱或吟唱的方式。
  • 泪滂沱:泪水像倾盆大雨一样流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家国的思念。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可能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董逃行》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情感的古诗,诗中以北风与胡兵的对比开篇,突显了战乱中的苦难与无奈。汉将驱逐胡人,背后却是无数被迫离乡的百姓,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诗中“长安十日城门闭”,不仅暗示了长安的封闭和孤立,也隐喻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南山夜行的情景,面对猛虎的勇气与对捕虏的追逐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士兵在战斗中的困境与孤独。此时,城中长满蓬蒿,象征着废墟与荒芜,城外却无人耕作,暗示了生灵涂炭的悲惨局面。

最后,夜间的歌声与思乡的泪水交织,表达了游子的深切思念与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性的关怀。通过描绘战争的苦痛与思乡的情愫,贝琼在诗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悲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风破肉胡兵利:北风的寒冷与胡兵的强大形成对比,暗示战乱的严酷。
  2. 汉将驱人死胡地:汉将驱赶百姓,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无情。
  3. 丈夫四出妇女号:丈夫出征,妇女在家中哀号,反映了家庭的破碎与悲哀。
  4. 长安十日城门闭:长安封闭十天,象征着城市的孤立与动荡不安。
  5. 夜入南山忍冲虎:面对猛虎的勇气,象征着士兵的坚韧与忍耐。
  6. 尚胜迢迢随捕虏:比起长途追捕,忍耐显得更为珍贵。
  7. 城中有地尽蓬篙:城中荒芜,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毁灭。
  8. 城下何人种禾黍:无人耕作,显示出战争导致的生机凋零。
  9. 夜间董逃四面歌:夜间吟唱,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10. 却思乡土泪滂沱:思念故乡,泪水流下,情感深切。

修辞手法

  • 对比:北风与胡兵、士兵的勇气与家庭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城中蓬蒿象征战争后的荒凉,思乡的泪水象征深切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控诉,展现了人性中的悲悯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严酷的环境与战争的侵袭。
  • 胡兵:代表外敌的侵略与压迫。
  • 长安:象征着国家的中心与动荡。
  • 南山:代表着艰难的征途与勇气。
  • 泪滂沱:象征着深切的思乡之情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风”象征什么? a) 温暖
    b) 战争的严酷
    c) 和平

  2. “长安十日城门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孤立与动荡
    c) 富饶

  3. 诗中“董逃”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种歌唱方式
    c) 一位将领

答案

  1. b) 战争的严酷
  2. b) 孤立与动荡
  3. b) 一种歌唱方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描绘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则通过豪放的饮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无畏,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贝琼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战争与诗歌:古代文学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