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入关宿昌平
作者: 蔡松年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黄尘却送入关山,自斲何如二顷田。
记得鸣蛬碧花句,蹉跎秋思又三年。
白话文翻译:
黄土飞扬,正送我进入关山,
不知自耕自作的田地又有多少?
记得那年碧花旁鸣叫的蛬虫,
转眼间,秋思已愁苦三年。
注释:
- 黄尘:指的是沙尘,象征艰难的旅途。
- 入关:指进入边关,通常指北方的边境。
- 斲:砍伐、耕作的意思。
- 二顷田:二顷,古代土地面积单位,表示自耕的土地。
- 鸣蛬:蛬是一种昆虫,秋天时鸣叫,象征思念和孤独。
- 蹉跎:指时间的流逝和耽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鸣蛬”与秋思相关,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古代文人常以虫鸣来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松年,金朝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常结合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于旅途之中,表现了诗人在入关时的感受,以及对往昔的追忆,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入关宿昌平》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蔡松年以黄尘、关山为背景,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首句“黄尘却送入关山”点明了诗人身处艰难旅途的境况,黄尘象征着尘世的纷扰与艰辛,而入关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接下来的“自斲何如二顷田”则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昔日宁静生活的向往,虽然他有着二顷土地,但在外漂泊的心情让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记得鸣蛬碧花句”,这句是诗人对往昔的追忆,蛬虫的鸣叫在秋天时尤为清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最后一句“蹉跎秋思又三年”更是道出了诗人对时光的无奈与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三年的时光在心中如白驹过隙,留下的只有愁苦与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尘却送入关山:黄土飞扬,象征着艰难的旅途,表明诗人正在经历艰辛的旅程。
- 自斲何如二顷田:诗人自问自己的田地与前途,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和对故乡的怀念。
- 记得鸣蛬碧花句:回忆起往昔美好的时光,蛬虫的鸣叫成为思乡情的象征。
- 蹉跎秋思又三年:强调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诗人在外漂泊,内心充满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黄尘比喻人生的困苦与艰辛。
- 拟人:鸣蛬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思乡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艰辛的感叹,展现了离乡游子的孤独与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困扰。
- 关山:象征边境的遥远与生活的隔阂。
- 蛬虫:象征思乡与孤独的情感,代表着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 秋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深处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尘”象征什么?
- A. 清新的空气
- B. 旅途的艰辛
- C. 美好的记忆
-
“自斲何如二顷田”中,诗人对什么感到无奈?
- A. 自己的年纪
- B. 田地的丰收
- C. 生活的漂泊
-
“蹉跎秋思又三年”暗示了什么?
- A. 快乐的时光
- B. 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然而更注重于夜晚的幽静与孤独感。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情感的深厚。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金代诗人研究》
- 《诗词创作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