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寄怀斐云北京》
时间: 2025-01-04 11:1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琵琶仙 寄怀斐云北京》 作者: 胡士莹
千里相思,问谁寄旧日江南梅萼。
应念风雪天寒,关河正萧索。
茸帽底京尘满目,枉吟遍故宫花药。
覆水年华,奔波岁月,心事都错。
漫回首韦曲清游,怕年少风情黯非昨。
知否笛边箫外,已无多哀乐。
空望尽千山万水,拚十年几度飘泊。
更奈西北高楼,乱云迷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感叹千里之外的相思情感,不知该寄给谁。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仿佛在提醒他那寒冷的天气和萧索的环境。京城的尘土满目,诗人却徒然吟咏故宫的花药,感慨岁月流逝,心中的烦恼与思绪错乱。漫步回首韦曲的清游,诗人心中惧怕年少的风情已不复存在。笛声与箫声之外,似乎也没有多少悲欢离合。诗人空自凝望千山万水,十年间漂泊几度,最终只感叹高楼之上,乱云迷雾。
注释
- 梅萼:梅花的花朵,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风雪天寒:形容环境的严寒,暗示心境的孤寂。
- 茸帽:指一种轻柔的帽子,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 故宫花药:指故宫中的花草药物,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繁华。
- 韦曲:古地名,指的是诗人曾游玩的地方,代表着美好的过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士莹,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见称,常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身处北京之际,因思念友人斐云而作。诗人通过对江南与京城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繁华背后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琵琶仙 寄怀斐云北京》无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思乡情绪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千里相思”,直接点明了主题,紧接着的“问谁寄”则流露出诗人对情感寄托的无奈与迷茫。紧接着,诗中描绘的“风雪天寒”与“关河正萧索”,不仅描摹出严寒的环境,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人在京城的浮华与江南的宁静之间反复穿梭,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现实的失落。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年少时的清游与风情,强调时光流逝后的无奈与惋惜。“知否笛边箫外,已无多哀乐”,这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失落的情绪。最后,诗人以“空望尽千山万水,拚十年几度飘泊”收尾,既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也是对未来迷茫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相思,问谁寄旧日江南梅萼: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寄托在梅花的回忆之中。
- 应念风雪天寒,关河正萧索:描绘寒冷的环境,引发内心的孤独感。
- 茸帽底京尘满目:在京城尘嚣中,回望过去的美好。
- 枉吟遍故宫花药:徒然吟咏故宫的花草,感慨时光已逝。
- 覆水年华,奔波岁月,心事都错:形容岁月如水而逝,心中的忧虑与烦恼交错。
- 漫回首韦曲清游,怕年少风情黯非昨: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惋惜。
- 知否笛边箫外,已无多哀乐:感叹身边的乐声已不如往昔。
- 空望尽千山万水,拚十年几度飘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 更奈西北高楼,乱云迷著: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事比作流水,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千山万水”与“十年几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怀旧与孤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 梅萼: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思念之情。
- 风雪天寒:反映了孤独与冷清的环境。
- 京尘:代表了繁华背后的喧嚣与浮华。
- 韦曲清游: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过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萼”指的是什么? A. 梅花
B. 药草
C. 诗歌
D. 竹子 -
诗人对“年少风情”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怀念
B. 期待
C. 忽视
D. 反对 -
“千山万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漂泊与孤独
C. 美好时光
D. 自然风光
答案
- A. 梅花
- A. 怀念
- B. 漂泊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胡士莹的作品更为细腻,反映出对过去的深切怀念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的作品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传记》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理解《琵琶仙 寄怀斐云北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