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

时间: 2025-01-04 09:26:54

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独含冬夜寒光拆,

不傍春风暖处开。

难见只因能送喜,莫挑唯恐堕成灰。

贪膏附热多相误,为报飞蛾罢拂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花 徐夤 〔唐代〕 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独含冬夜寒光拆,不傍春风暖处开。 难见只因能送喜,莫挑唯恐堕成灰。 贪膏附热多相误,为报飞蛾罢拂来。

白话文翻译:

点燃蜡烛烧银烛台,其光华胜过栽种的花卉,九华红艳如玫瑰般绽放。 独自在冬夜中散发着寒冷的光芒,不在春风温暖的角落开放。 难以见到它,只因为它能带来喜讯,不要挑动它,唯恐它会变成灰烬。 贪恋油脂和热量常常导致误解,为了告知飞蛾,停止拂动前来。

注释:

  • 点蜡烧银:指点燃蜡烛,银烛台反射光芒。
  • 九华红艳:形容灯花红艳如九华山的花朵。
  • 吐玫瑰:比喻灯花红艳如玫瑰。
  • 寒光拆:指灯花在寒冷的冬夜中散发光芒。
  • 不傍春风暖处开:灯花不在温暖的春风中开放,比喻其独特性。
  • 难见只因能送喜:灯花难得一见,因为它能预示喜讯。
  • 莫挑唯恐堕成灰:不要挑动灯花,以免它变成灰烬。
  • 贪膏附热:贪恋油脂和热量,比喻贪图安逸。
  • 为报飞蛾罢拂来:为了告知飞蛾,停止拂动前来,比喻警示。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这首《灯花》通过对灯花的描绘,隐喻人生的选择和警示,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灯花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和警示的深刻思考。诗中“独含冬夜寒光拆,不傍春风暖处开”一句,既描绘了灯花的独特之美,又隐喻了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而“贪膏附热多相误,为报飞蛾罢拂来”则警示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而应警惕潜在的危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警示意味。

诗词解析:

  • 首句“点蜡烧银却胜栽”,通过对比蜡烛的光芒与栽种的花卉,突出了灯花的美丽。
  • “九华红艳吐玫瑰”,用九华山的花朵和玫瑰来比喻灯花的红艳,增强了形象感。
  • “独含冬夜寒光拆”,描绘了灯花在寒冷冬夜中的独特光芒,强调了其与众不同。
  • “不傍春风暖处开”,通过对比,表达了灯花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品质。
  • “难见只因能送喜”,暗示了灯花的稀有和它带来的喜讯。
  • “莫挑唯恐堕成灰”,警示人们不要轻易触碰,以免破坏其美好。
  • “贪膏附热多相误”,用贪恋油脂和热量的比喻,警示人们不要贪图安逸。
  • “为报飞蛾罢拂来”,通过飞蛾的比喻,警示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意象分析:

  • 灯花:象征着美丽和希望,也隐喻着坚守和警示。
  • 冬夜:象征着孤独和寒冷,也代表着坚持和独特。
  • 春风:象征着温暖和舒适,也代表着随波逐流。
  • 飞蛾:象征着盲目和危险,也代表着警示和提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华红艳吐玫瑰”中的“九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卉 B. 一座山 C. 一种宝石
  2. 诗中“独含冬夜寒光拆”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灯花在冬夜中孤独 B. 灯花在冬夜中独特 C. 灯花在冬夜中寒冷
  3. 诗中“贪膏附热多相误”警示人们什么? A. 不要贪图安逸 B. 不要贪图财富 C. 不要贪图权力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夤《灯花》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徐夤《灯花》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三百首优秀诗作,是学习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