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2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原烟火半丘墟,楼橹相望白下孤。蕃厮夜歌铜钴䥈,蛮酋春醉锦屠苏。北征解赋卢才子,西事时谈剧霸都。莫上姓名丞相府,老夫著论学潜夫。
白话文翻译
中原地区战火连绵,城市半成废墟,高楼与战船孤独地对望。边疆的蕃人夜晚唱着铜钴䥈的歌,蛮族首领春天醉酒于锦绣的屠苏帐中。北方征战的故事被卢才子解赋成诗,西方的战事时常被谈论在霸都。不要在丞相府上留下我的名字,我宁愿学习潜夫,著书立说。
注释
- 中原烟火半丘墟:中原地区战火连绵,城市半成废墟。
- 楼橹相望白下孤:高楼与战船孤独地对望,白下指南京。
- 蕃厮夜歌铜钴䥈:边疆的蕃人夜晚唱着铜钴䥈的歌,铜钴䥈是一种乐器。
- 蛮酋春醉锦屠苏:蛮族首领春天醉酒于锦绣的屠苏帐中,屠苏是一种酒。
- 北征解赋卢才子:北方征战的故事被卢才子解赋成诗。
- 西事时谈剧霸都:西方的战事时常被谈论在霸都,霸都指长安。
- 莫上姓名丞相府:不要在丞相府上留下我的名字。
- 老夫著论学潜夫:我宁愿学习潜夫,著书立说,潜夫指隐居不仕的学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豪放,多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元末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原战火、边疆歌舞、北方征战和西方战事,展现了元末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中“中原烟火半丘墟”和“楼橹相望白下孤”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孤独。而“蕃厮夜歌铜钴䥈”和“蛮酋春醉锦屠苏”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边疆的异域风情和蛮族的豪放不羁。后两句“莫上姓名丞相府,老夫著论学潜夫”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原烟火半丘墟:描绘战乱带来的破坏,中原地区半成废墟。
- 楼橹相望白下孤:高楼与战船孤独地对望,白下指南京,象征孤独和无助。
- 蕃厮夜歌铜钴䥈:边疆的蕃人夜晚唱着铜钴䥈的歌,铜钴䥈是一种乐器,展现异域风情。
- 蛮酋春醉锦屠苏:蛮族首领春天醉酒于锦绣的屠苏帐中,屠苏是一种酒,展现蛮族的豪放。
- 北征解赋卢才子:北方征战的故事被卢才子解赋成诗,卢才子指卢仝,唐代诗人。
- 西事时谈剧霸都:西方的战事时常被谈论在霸都,霸都指长安,展现战事的频繁。
- 莫上姓名丞相府:不要在丞相府上留下我的名字,表达对官场的厌倦。
- 老夫著论学潜夫:我宁愿学习潜夫,著书立说,潜夫指隐居不仕的学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中原战乱与边疆歌舞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动荡和异域风情。
- 象征:白下、霸都等象征性地名,增强了诗歌的地域感和历史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中原烟火半丘墟”与“楼橹相望白下孤”,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战乱、边疆歌舞和官场厌倦,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原烟火:象征战乱和破坏。
- 楼橹相望:象征孤独和无助。
- 蕃厮夜歌:象征异域风情和边疆生活。
- 蛮酋春醉:象征蛮族的豪放和自由。
- 北征解赋:象征战事的频繁和诗人的才华。
- 西事时谈:象征战事的频繁和诗人的关注。
- 丞相府:象征官场和权力。
- 学潜夫:象征隐逸生活和精神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中原烟火半丘墟”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战乱带来的破坏 B. 边疆的歌舞 C. 官场的繁华 D. 隐逸的生活
-
“蕃厮夜歌铜钴䥈”中的“铜钴䥈”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酒 C. 一种兵器 D. 一种植物
-
诗中“老夫著论学潜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乱的忧虑 D. 对边疆生活的喜爱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维桢的其他作品,如《铁崖先生古乐府》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卢仝的《月蚀诗》,可以对比了解北方征战题材的诗歌。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和卢养元书事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可以了解不同诗人对战乱的描绘和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维桢诗集》
- 《元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杨维桢的《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其一》,包括诗歌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