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录三十四首)》

时间: 2025-01-19 19:47:52

任安与田仁,同仕将军门。

厮养恶齿马,实坐贫失身。

发忿骑奴席,拔刃徒自分。

不会赵少府,何时别奴群。

乃知圣贤仕,端不与贱贫。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览古四十二首(录三十四首) 任安与田仁,同仕将军门。 厮养恶齿马,实坐贫失身。 发忿骑奴席,拔刃徒自分。 不会赵少府,何时别奴群。 乃知圣贤仕,端不与贱贫。

白话文翻译:

任安和田仁,都在将军门下任职。 他们因为贫穷而失去了身份,成为了卑贱的厮养,负责照顾恶齿马。 因为愤怒,他们在骑奴的席位上发泄情绪,拔出刀来自我伤害。 他们不明白赵少府的用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脱离奴隶的群体。 由此可知,圣贤的仕途,绝不会与卑贱和贫穷为伍。

注释:

字词注释:

  • 任安、田仁: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此处指在将军门下任职的两个人。
  • 厮养:指卑贱的仆役。
  • 恶齿马:指劣马,齿老的马。
  • 发忿:发怒,生气。
  • 骑奴席:骑奴的座位,指低贱的职位。
  • 拔刃:拔出刀剑,此处指自我伤害。
  • 赵少府:古代官职名,此处指某位官员。
  • 奴群:奴隶的群体。
  • 圣贤仕:指高尚的仕途。
  • 端不与贱贫:绝不会与卑贱和贫穷为伍。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通过任安、田仁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贱与仕途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文以豪放著称,尤擅长七言歌行。此诗选自《铁崖先生古乐府》,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通过对任安、田仁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贱与仕途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圣贤仕途的向往和对贫贱生活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任安、田仁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中贫贱与仕途的矛盾。诗中,“厮养恶齿马,实坐贫失身”一句,直接指出了贫穷导致身份的丧失,而“发忿骑奴席,拔刃徒自分”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因愤怒而自我伤害的情景。最后,“乃知圣贤仕,端不与贱贫”一句,强调了圣贤的仕途与贫贱的无缘,体现了作者对高尚仕途的向往和对贫贱生活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任安与田仁,同仕将军门。
    • 任安和田仁都在将军门下任职,表明他们的身份。
  2. 厮养恶齿马,实坐贫失身。
    • 他们因为贫穷而失去了身份,成为了卑贱的厮养,负责照顾劣马。
  3. 发忿骑奴席,拔刃徒自分。
    • 因为愤怒,他们在骑奴的席位上发泄情绪,拔出刀来自我伤害。
  4. 不会赵少府,何时别奴群。
    • 他们不明白赵少府的用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脱离奴隶的群体。
  5. 乃知圣贤仕,端不与贱贫。
    • 由此可知,圣贤的仕途,绝不会与卑贱和贫穷为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任安、田仁的贫贱与圣贤仕途的对比,突出了贫贱与仕途的矛盾。
  • 象征:“恶齿马”象征着贫贱的生活,“骑奴席”象征着低贱的职位。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任安、田仁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贱与仕途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圣贤仕途的向往和对贫贱生活的批判。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厮养、恶齿马、骑奴席、拔刃、奴群。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古代社会中贫贱生活的图景,反映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刻认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任安和田仁在诗中的身份是什么? A. 将军 B. 骑奴 C. 厮养 D. 赵少府 答案:C

  2. 诗中提到的“恶齿马”象征着什么? A. 高尚的仕途 B. 贫贱的生活 C. 愤怒的情绪 D. 奴隶的群体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乃知圣贤仕,端不与贱贫”表达了什么? A. 圣贤的仕途与贫贱无关 B. 圣贤的仕途与贫贱有关 C. 圣贤的仕途与贫贱相似 D. 圣贤的仕途与贫贱对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同样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贱与仕途的矛盾。

诗词对比:

  • 《青青陵上柏》与本诗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贱与仕途的矛盾,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贫贱生活的无奈和哀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铁崖先生古乐府》:杨维桢的诗集,收录了多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反映古代社会现实的诗作,与本诗有相似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