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吴王城》

时间: 2025-01-01 15:25:56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

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吴王城
作者: 杜牧 〔唐代〕

二月春风江上来,
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
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
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
国作荒原人作灰。

白话文翻译:

二月的春风吹拂着江面,
水波荡漾,仿佛在打碎楼台的倒影。
吴王的宫殿旁柳树吐出了新绿,
苏小的小屋里花儿正盛开。
轻盈的舞姿和细腰舞者,她们又去往何处呢?
能歌善舞的女子,究竟是为了追寻谁而归?
千秋万代,早已没有消息,
这片国土如今已成荒原,人们化作灰烬。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上来:指春风吹拂江面。
  • 水精波动:比喻水波清澈,波动如同水晶般美丽。
  • 吴王宫殿:指春秋时期吴王的宫殿,象征着繁华与荣耀。
  • 苏小宅房:苏小是古代著名的歌舞女子,宅房指她的居所。
  • 解舞细腰:形容舞者的身姿轻盈。
  • 姹女:指美丽的女子。
  • 千秋万古:形容时间的漫长。
  • 荒原:形容国家的荒废。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吴王,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苏小是古代著名的歌舞女子,代表着当时的艺术成就。
  • 千秋万古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咏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悲吴王城》写于唐代,正值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反映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荒凉的无奈。

诗歌鉴赏:

《悲吴王城》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开篇以春风江水的描写,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似乎在暗示着过去的辉煌。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这一切的反思与哀伤。吴王的宫殿和苏小的宅房,曾经是繁华的象征,如今却显得孤寂无比,令人唏嘘。

诗中的舞者和歌者代表着曾经的盛世繁华,而她们的去向和追寻的对象则隐含着对失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最后两句“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则以极为悲凉的语调,强调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无奈与悲叹。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牧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也引发了对国家、个人命运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月春风江上来:春风拂面,带来温暖,暗示生机与希望。
  2. 水精波动碎楼台:水波荡漾,楼台的影子被打碎,展示了美丽景象的短暂。
  3. 吴王宫殿柳含翠:吴王宫殿的柳树新绿,暗示繁华的遗存。
  4. 苏小宅房花正开:苏小的宅子里花开正盛,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存在。
  5. 解舞细腰何处往:舞者轻盈的身姿去往何处,隐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思考。
  6. 能歌姹女逐谁回:能歌善舞的女子究竟在追寻谁,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
  7. 千秋万古无消息:时间流逝,历史已无消息,表现出无情。
  8. 国作荒原人作灰:国家已成荒原,人们化为灰烬,突显悲凉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江水的描写通过比喻手法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拟人:水波“碎”楼台,赋予自然界以人类情感。
  • 对仗:如“千秋万古”与“国作荒原”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吴王城历史的追忆,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国家的衰败,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失落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短暂。
  • 水波: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辉煌。
  • 宫殿:代表着权力与繁华,反映了历史的辉煌。
  • 柳树:象征着生命与春天的再生。
  • :代表着美好与青春,象征着短暂的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王宫殿”指的是哪个国家的王宫?

    • A) 齐国
    • B) 吴国
    • C) 楚国
    • D) 汉国
  2. “能歌姹女”中的“姹女”指的是?

    • A) 年轻女子
    • B) 老年女子
    • C) 乞丐
    • D) 仙女
  3.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悲凉
    • C) 愤怒
    • D) 喜悦

答案:

  1. B) 吴国
  2. A) 年轻女子
  3. B) 悲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牧的《悲吴王城》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涉及对历史沧桑的感叹,但杜牧侧重于国土的荒凉与个人的失落,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