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呜鹤余音卷三》
时间: 2025-01-17 10:31:45意思解释
满庭芳 呜鹤余音卷三
原文展示
落魄闲人,逍遥懒汉,逢人不语西东。
腾腾兀兀,来往似尘中。乞化前街后巷,
安居住古庙闲宫。傍人问,这般懒汉,
却是甚家风。诸公。休分辩,三清上圣,
钟吕为宗。拜丘刘谭马,斡运神功。
得处玄玄妙用,清虚志款款朦胧。
真空就,长生话,三教习习通。
白话文翻译
一个落魄的闲人,像个逍遥的懒汉,
见人不说话,似乎对东西都无所谓。
他在街头巷尾乞讨,
安静地住在古庙和闲宫。
有人问:这般懒汉,
究竟是什么家风?
诸位啊,别争辩了,
这是三清的上圣,
以钟吕为宗。
我拜丘、刘、谭、马,
运用神秘的功法。
在这里得到了玄妙的用处,
内心清虚,志向恬淡而朦胧。
真空之中,谈论长生,
三教的道理都互相通达。
注释
- 落魄:指失意、潦倒的状态。
- 逍遥懒汉:形容无所事事、自由自在的人。
- 乞化:乞讨、化缘。
- 古庙闲宫:指古老的庙宇或空闲的宫殿,象征宁静的居所。
- 三清上圣: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明,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 钟吕:指钟离权和吕洞宾,二位道教的著名人物,常被称为“钟吕”。
- 玄玄妙用:指神秘而深奥的用途。
- 清虚志款款朦胧:意指内心清静虚无,志向温和而略显模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三于真人,元代诗人,以道教思想为基,常以闲适、逍遥的生活态度为题材。其作品反映了道教的哲学思想,讲求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变迁之时,诗人借用闲汉的形象,表达对世俗的超然和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道教追求的清虚、长生、自然的生活理念。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呜鹤余音卷三》以“落魄闲人”和“逍遥懒汉”的形象为开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中通过描述这位懒汉的生活方式,反映了道教的生活哲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纷扰的超脱。诗人用“乞化前街后巷,安居住古庙闲宫”来描绘闲汉的生存状态,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引入了“三清上圣”和“钟吕为宗”的道教元素,显示出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厚理解。诗中提到的“玄玄妙用”与“清虚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追求长生与清静的理想。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了一个宁静、超脱的世界,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道教思想的推崇。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懒汉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理想哲学的追求,是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魄闲人,逍遥懒汉:开篇对人物的描述,落魄与逍遥形成对比,表明其无所事事的状态。
- 逢人不语西东:表现对外界事物的漠然,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腾腾兀兀,来往似尘中:形容人来人往,似乎世俗繁华如尘埃一般。
- 乞化前街后巷,安居住古庙闲宫:描述闲汉的生活场景,乞讨与安居形成鲜明对比。
- 傍人问,这般懒汉,却是甚家风:他人对懒汉生活方式的疑惑,反映出社会对闲适生活的不解。
- 诸公。休分辩,三清上圣:提醒他人不要争辩,直接引入道教的观念。
- 钟吕为宗:强调道教思想的重要性,表示尊重传统。
- 拜丘刘谭马,斡运神功:列举道教人物,表明追求道教理想的决心。
- 得处玄玄妙用,清虚志款款朦胧:体会道教的深奥智慧,内心宁静而恬淡。
- 真空就,长生话,三教习习通:最终回归到真空的境界,强调三教的融合与通达。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落魄闲人”与“逍遥懒汉”,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象征:古庙、闲宫象征着宁静与理想的栖息地。
- 排比:多次使用的“乞化”、“安居”等,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道教生活理念的追求,表达了闲适、自由的生活态度,借以反映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魄闲人:象征对世俗生活的放弃。
- 古庙闲宫:代表理想的栖息之地,宁静的生活环境。
- 三清上圣:道教的象征,体现了诗中的哲学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逍遥懒汉”主要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努力奋斗
B. 超然洒脱
C. 忧心忡忡 -
诗中提到的“三清上圣”指的是哪种思想?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
“得处玄玄妙用”中的“玄玄”意指什么? A. 明了
B. 深奥
C. 平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寂静与思念,与《满庭芳》中的超然生活形成对比,前者表现出对故乡的思恋,后者则是对世俗的超脱。
- 《登高》同样反映了作者的情感状态,但其主题更偏向于人生的感慨,而《满庭芳》则强调对道教哲学的认同与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总集》
- 《元代文学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