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其一 山怜》
时间: 2025-01-14 00:48: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其一 山怜
作者:曹尔堪 〔清代〕
壁印狐踪,林开鹿径,山家真个萧条。
樵归一束,时带猬中毛。
灶下莫愁薪爨,方才拾老柏枯蕉。
常扃户,晚间兔尽,饥虎正悲号。
良宵,偏不出,倦支石枕,醉卧松梢。
说好山无数,奇解寻敲。
犹记十年前事,承平久官税都饶。
妻孥食,有时无米,橡栗也常烧。
白话文翻译
在山壁上留下了狐狸的足迹,林中开辟出鹿的踪迹,山间的家园显得格外萧条。
樵夫归来时提着一束柴,偶尔带回一些刺猬的毛。
灶下无须担心柴火,刚好捡到枯老的柏树和蕉叶。
常常关上门,晚上兔子捕尽,饥饿的老虎在悲鸣。
良辰美景,却偏不愿出门,疲倦地依靠石枕,醉卧在松树的枝头。
说这山中风景无数,奇妙的解读就像敲击的音响。
仍然记得十年前的事,那时安宁,官税也都丰盈。
妻子和孩子的饮食,有时也没有米,橡子和栗子也常常可以烧。
注释
- 壁印:墙壁上留下的印迹。
- 狐踪:狐狸的足迹,暗示自然的存在。
- 萧条:指环境的冷清和荒凉。
- 樵:砍柴的人。
- 莫愁:不必担心。
- 薪爨:柴火和灶具。
- 扃户:关上房门。
- 饥虎:比喻处于饥饿状态的老虎,暗示生存的艰辛。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倦支:疲倦地依靠。
- 承平:安定、平和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尔堪,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乡村生活,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当下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其一 山怜》是一首具有浓厚田园色彩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开篇便以“壁印狐踪”引入,勾勒出山林的幽静,而后通过“樵归一束”反映出人们的劳动生活。整首诗虽然以自然景观为主,但在描写中透露出一丝忧愁,尤其是“饥虎正悲号”的意象,表现了生存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回忆了十年前的安宁,反映了作者对昔日繁荣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困境的无奈。对比过去与现在,诗中流露出一种无所依托的孤独感,尽管大自然依旧宁静,但人们的生活却在困顿中挣扎。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交融,诗人展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壁印狐踪:通过狐狸的足迹,暗示自然的气息和生机。
- 林开鹿径:鹿的踪迹显示出山林的宁静与和谐。
- 山家真个萧条:描绘出山里的人迹罕至,环境的荒凉。
- 樵归一束:表达了劳动的果实,生活的艰辛。
- 时带猬中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馈赠。
- 灶下莫愁薪爨:即使生活困难,仍有柴火可用,暗含希望。
- 方才拾老柏枯蕉:生活的节俭与智慧。
- 晚间兔尽,饥虎正悲号:暗示生存的竞争与艰难。
- 倦支石枕,醉卧松梢:享受宁静,反映人内心的挣扎。
- 犹记十年前事:对比过去,感叹生活的变化。
- 妻孥食,有时无米:家庭的困顿,生活的不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虎比作饥饿的状态,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齐的词句使诗歌韵律感增强,提升艺术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在描绘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狐踪: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鹿径:代表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生活。
- 饥虎:象征生活的艰难与竞争。
- 老柏枯蕉:隐喻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庭芳 其一 山怜》中的“壁印”指的是什么?
A. 墙壁上的印迹
B. 墙壁的颜色
C. 墙壁的材质 -
诗中提到的“饥虎正悲号”指的是什么?
A. 一只老虎在哭
B. 生活的艰辛与竞争
C. 动物的捕猎行为 -
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A. 樵归一束
B. 犹记十年前事
C. 常扃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曹尔堪的《满庭芳 其一 山怜》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现实的困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两者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们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曹尔堪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