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无可上人
贾岛 〔唐代〕
僻寺多高树,凉天忆重游。
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
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
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诗人对一处僻静寺庙的怀念。长满高树的寺庙在凉爽的天气中,让他忆起曾经的游历。随着寺中磬声传来,水流也悄然流淌,月光洒落在草堂,映衬出秋天的气息。静谧的环境中,蚂蚁在苔藓上留下痕迹,藏在柏树叶下的蝉也显得格外稠密。他回忆起曾经游览过的名山,想着总有一天会再次来到嵩丘。
注释:
- 僻寺:偏僻的寺庙。
- 凉天:凉爽的天气。
- 磬:寺庙中撞击的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
- 沟水:小溪流水。
- 草堂:指草屋或简陋的居所。
- 穴蚁:指生活在土穴中的蚂蚁。
- 苔痕:苔藓上留下的痕迹。
- 藏蝉:藏在树叶下的蝉。
- 名山:著名的山脉。
- 嵩丘:嵩山,指的是中国的名山,象征着追求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阮籍,号潜溪,晚号“青莲居士”,以其高洁的诗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贾岛与王维齐名,二人同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贾岛隐居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在高树环绕的僻寺中,悠闲度日的心境。
诗歌鉴赏:
《寄无可上人》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贾岛通过对僻静寺庙的描绘,传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凉天忆重游”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凉爽的天气似乎唤起了他心底的思绪。接下来的“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通过对声音和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情感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细腻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而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细微和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则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期盼,嵩丘不仅是名山的象征,更是理想与追求的寄托。
全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僻寺多高树:描写偏僻的寺庙周围环境,树木高大,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凉天忆重游:在凉爽的天气里,诗人回忆起曾经的游历,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
- 磬过沟水尽:寺庙的磬声传来,伴随着水流声,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声音。
- 月入草堂秋:月光洒落在草堂上,给人一种秋天的静谧感。
- 穴蚁苔痕静:静谧的环境中,蚂蚁在苔藓上爬行,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机。
- 藏蝉柏叶稠:蝉隐藏在密集的柏树叶下,增添了环境的隐秘性。
- 名山思遍往:诗人思绪回到曾经游历的名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早晚到嵩丘:暗示对未来的期待,嵩丘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凉天忆重游”和“磬过沟水尽”,形成了优美的音韵。
- 意象:树、月、苔、蝉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画面感与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得环境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游历的期待。展现了一个追求宁静、理想生活的诗人形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树: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宁静的心境。
- 凉天:代表着清新与舒适,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 磬声:象征着寺庙的宁静与灵性。
- 月光:代表着希望与思念,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苔痕与蝉: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僻寺”是指什么样的地方?
A. 热闹的市区
B. 偏僻的寺庙
C. 人流密集的庙宇
答案:B -
诗人怀念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炎热
B. 凉爽
C. 多雨
答案:B -
“名山思遍往”中的“名山”代表什么?
A. 诗人的具体游历
B. 理想与追求
C. 日常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贾岛《寄无可上人》与王维《山居秋暝》:
- 两首诗都描绘了隐逸的生活,贾岛更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而王维则通过整体的意境展现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贾岛研究》
以上内容全面分析了贾岛的《寄无可上人》,从诗词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和相关作品推荐等多个角度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