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

时间: 2025-01-19 21:29:52

姓名竹帛数行纪,官爵枭卢一掷成。

忙里犊车终取侮,贫中马磨足为生。

鹃啼地气真能验,凤去河流未肯清。

谁信文章传死后,百壶春酒且须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史有感
作者: 黎伯元 〔元代〕

姓名竹帛数行纪,官爵枭卢一掷成。
忙里犊车终取侮,贫中马磨足为生。
鹃啼地气真能验,凤去河流未肯清。
谁信文章传死后,百壶春酒且须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悟与个人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姓名竹帛数行纪”意指历史上关于个人的记载仅仅是几行文字,而“官爵枭卢一掷成”则暗示官位和权势的获取往往依赖运气。生活的艰辛通过“忙里犊车终取侮”表现出来,表明在忙碌中仍难免受到侮辱。而“贫中马磨足为生”则描绘了在贫困中生存的艰难。后两句提到的“鹃啼地气真能验”与“凤去河流未肯清”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历史的流转,最后一句“谁信文章传死后,百壶春酒且须倾”则表达了对人死后名声的怀疑和对享受当下生活的呼唤。


注释:

  • 姓名竹帛:竹帛指古代的书写材料,象征历史记载。
  • 官爵枭卢:枭卢是指一种鸟,形容权势的轻易获得。
  • 犊车:指牛车,暗喻生活的重担。
  • 鹃啼:指杜鹃鸟的叫声,古人认为它能预示天气变化。
  • 凤去河流:凤离开,河流依旧,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历史的延续。
  • 百壶春酒:形容美酒,暗示享受当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伯元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沉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黎伯元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读史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首联“姓名竹帛数行纪”,一语道破历史的无情和个人的渺小,历史上许多名人的事迹不过是几行文字,令人感慨。随后,诗人用“官爵枭卢一掷成”揭示了官位和权力的偶然性,暗示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无力。

中间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忙里犊车终取侮,贫中马磨足为生”,表现了劳动者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屈辱和困境。诗人以“鹃啼地气真能验”引入自然与命运的关系,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命运的不可测。

最后一句“谁信文章传死后,百壶春酒且须倾”则是对名声与享乐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死后名声的流传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相信,不如及时行乐。这种对生命的感悟,既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姓名竹帛数行纪:历史对个人的记录是极为有限的。
  2. 官爵枭卢一掷成:获得权势与地位往往是偶然的,似乎只需一次抛掷。
  3. 忙里犊车终取侮:在忙碌的生活中,难免遭受到侮辱。
  4. 贫中马磨足为生:即使在贫困中,生存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5. 鹃啼地气真能验:自然现象可以真实地反映人间的变化。
  6. 凤去河流未肯清:美好的事物一旦离去,历史的流淌仍旧不会停止。
  7. 谁信文章传死后:对名声的传承与否产生怀疑。
  8. 百壶春酒且须倾:提倡及时享乐,不必过于执着于名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称的句式,如“姓名竹帛”和“官爵枭卢”。
  • 比喻:将历史与竹帛相提并论,表达记载的苍白。
  • 象征:通过“酒”象征享乐与人生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享受当下生活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竹帛:象征历史记载的单薄与无情。
  • 犊车:代表生活中的重担和辛劳。
  • 鹃啼: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变化。
  • 春酒:象征享乐与对当下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历史记录的媒介是什么?

    • A. 书籍
    • B. 竹帛
    • C. 石碑
  2. “官爵枭卢一掷成”意指什么?

    • A. 权力的获得依赖努力
    • B. 权力的获得依赖运气
    • C. 权力与名声的无常
  3.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 A. 非常重视
    • B. 有所怀疑
    • C. 完全无视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黎伯元的《读史有感》同样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动乱带来的个人苦恼,而黎伯元则更强调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享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元代诗人的思考》